限购令将阻体坛明星购房热 风向改变学姚明理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限购令将阻体坛明星购房热 风向改变学姚明理财

2010年10月25日 11: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房地产向来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而明星购房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体育圈的热点,这几乎成为了体育明星们在投资理财方面最有效的方式。现在,多个城市出台限购令,加上房产税又可能即将出台,明星购房的投资方式可能一去不复返,他们又将寻找什么新的投资方式?本报3名资深记者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购房仍是明星投资首选

  李斌:说起体育明星和房地产的话题,我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几年前在广州队效力的温小明,因为知道自己踢球的时间不是很长了,他在假期基本上都在研究买房子的事情。我想很多运动员都和他一样,希望通过购买房产去获得退役后的生活保障。

  黄越滔:那可能只是极个别的例子,其实除了那些成绩突出、名气很大的运动员外,以普通运动员的收入是很难在大城市比如广州购买一套商品房的。我以前在游泳队时就经常为房子犯愁,而我认识的现役运动员,也就只有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运动员会通过买卖房产来积累财富。但这样的运动员太少了,对于大部分默默无闻的运动员来说,房子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杨敏:买房肯定会是运动员的首选,不过很多运动员还是要靠家人的支持才能买房。中国运动员就算成绩不错,收入多少也要看他们的项目,就说拿过世界冠军的体操运动员程菲,就因为北京房价太高而无法买房。这是大部分中国运动员生存现状的缩影。

  黄越滔:是啊,大部分运动员的生活水平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在退役后为了生计而奔波,有些可能更不如意。所以他们的诉求和老百姓是一样的,就是能够有自己的一个家,买房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李斌:所以说起买房投资,早几年我们可以讨论一些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运动员,但现在只能讨论像刘翔、郭晶晶这样的“大腕”。

  杨敏:前段时间有媒体爆出刘翔的银行存款是2亿元。要说明星的购房投资,也只能说这一类多金的体育明星,当然还有姚明这样级别的。另外,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林丹,他在北京楼价还没有疯涨的时候买入了在市中心的一套200平方米公寓,现在总价至少翻两番。体育男明星爱买房,女的更甚,像张怡宁、王楠、高崚这些奥运冠军,不仅另一半是“有米”之人,自己名下也不乏房产。还有像郭晶晶这样的,找个男朋友过生日都能送一套豪宅。

  李斌:热衷买房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于体育明星来说,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买房投资,因为买房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也不需要耗费大脑。从目前中国房市的情况来看,也不用担心血本无归。

  杨敏:是这样的,我曾经和个别体育明星探讨过投资,其实他们理财投资也有不少其他方式,例如股票,甚至还有的人做生意。但从整体而言,做生意的人非常少,并且成功的不多,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经验。

  房产政策或改变风向

  黄越滔:购房投资不太可能成为明星长期的投资方式,据说现在限购令的出台和未来房产税的实施让许多投资者都望而却步。不过,大部分现役运动员的收入基本来自训练津贴和比赛奖金,他们购房也仅仅是第一套,如果自住的话一套房就能满足了,这些政策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

  杨敏:限购令已经在中国14个城市出台,每个城市不一样,确实给在大城市买房投资的明星带来一些阻碍,大部分城市都是从限购令出台后开始,限制每个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房子。而深圳更加特别,每个家庭总共只能拥有两套房子。不过,房产税目前还没有出台。

  李斌: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房产税的出台,这个肯定会有的,但具体时间并不确定,有传言说是明年。这个房产税是持有型税种,只要拥有额外的房子就需要交税,目前最大的可能性是拥有第三套房就要开始交税,至于交多少是根据出台的税率来计算,有人分析是3%~4%,也有人分析可能达到10%,这就意味着如果拥有额外的房子,每年都要交一笔钱。

  杨敏:我所认识的体育明星中有多达5套房子的,限购令可能让他们现在不能再购买新房子,而房产税我觉得影响可能不大,毕竟他们的投资是赚取财富,只要将房子卖掉套现就可以了。

  李斌:这笔账肯定不能这样算的,限购令和房产税都能让房市冷却,到时候他的房子卖多少钱才是合适的?如果出租的话,租多少钱才能抵消上交的税费?而且谁能够保证他的房子能够卖出去和租出去?这段时间股市资金大量涌入,一个原因是因为有投资者看到房产无利可图。即使是有利,也是长期的微薄的利润,吃力不讨好。

  黄越滔:我就说为什么我周围的运动员对于限购令和房产税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大多购房仅仅是自己居住,而投资方面,他们更多的是考虑退役后找份工作,做做生意,或者是有点余钱放在银行和股市上。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