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后世博带来巨大地产商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业内人士称:后世博带来巨大地产商机(2)

2010年11月01日 09:3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内人士还指出,后世博不会继续过度推高房价,更不会成为当前上海楼市调控的障碍因素。世博效应的最大化是在申博成功到世博会开幕前,而现在已经趋于弱化。世博效应在地产业含有一定的概念炒作成分,购房者未必对世博概念买账。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已在市区形成网络,购房者不会过度看重世博园及其周边的轨道交通配套,更不会由此支付过高的溢价。卢湾区第104街坊137D-3地块推荐时曾引来众多开发商的关注,最终的竞拍“流产”表明开发商面对高价“知难而退”。

  中原地产世博分行经理陈懿在分析世博板块时称,上南花城几乎“嵌”在世博园内,居民家中看到的世博会中国馆近在咫尺,出小区大门就是地铁站,但该小区居民的日常购物不及距离世博园1公里左右的其他住宅区方便。

  “‘后世博’有可能成为上海新的‘地王’集中地,而且是上海市区十分稀缺的大面积可开发的土地”,浦东世博园周边某房产中介门店经理对记者说。但他建议,“后世博”的土地开发不该匆忙上马,首先应该做好规划,体现出世博会留下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宝贵经验。同时,低碳、节能等理念与技术充分应用到“后世博”的建设中。

  一位正在该门店看房的中年妇女认为,世博园不该开发成小众享受的“豪宅”,而应该是大众分享的“花园”,这样才能体现出世博会举办的宗旨。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份“美好”留在世博园园址上,不该是富人们的“私家财产”,而应该属于全体市民。

  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常务副馆长陈文飞已在世博园工作了大半年,对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对记者说,“后世博不能简单开发成房地产项目,更不能仅仅忙于卖地”。世博园区的一些建筑可以用于发展创意产业,经营好的话,有望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世博会台北案例馆馆长黄干表示,过去几年亲身看到浦东与浦西的面貌变化,上海在世博园的投资已经不少,这块土地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其中的一些建筑可以保留下来,日后作为市民的休闲场所。“上海百姓的休闲空间不多,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希望世博园以后还能留下公园式的景观。”(记者 张炜)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