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整治囤地要打“大老虎” 敲山震虎杀一儆百

2010年11月04日 10:3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开发商大肆囤地的消息再次刺激民众敏感的神经。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上市房企囤地逾8亿平方米,加上其他房企囤地量,合计近12亿平方米,足够1.2亿人居住(据《中国经济周刊》)。

  事实上,囤地现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些年,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政策法规,三令五申遏制开发商大肆囤地,但很多开发商依然我行我素,囤地行为普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难以真正全面落实。

  国土部今年8月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7月进行的房地产专项整治,全国共清理出闲置土地2815宗,与之前媒体关注的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相比接近翻番,共16.95万亩。而此前国土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闲置土地面积为近万公顷。

  据悉,前述“黑名单”涉及合同总价款高达256亿元,最长闲置时间接近20年。官方数据也显示,在前述近2800余宗闲置土地中,闲置5年以上的地块超过三成。闲置土地已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土地闲置查处难、结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国土部在盘活闲置土地,治理囤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去年底以来,国土部就发文要求,单宗土地开发时限不得超过三年,存在捆绑出让、“毛地”出让、超三年开发周期出让土地的,要责令立即撤销公告,调整出让方案重新出让。同时国土部还规定了住宅用地单幅出让面积上限:大城市20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小城市7公顷。另外国土部还联合其他部门加强了用地监管,要求出让合同须明确开工、竣工时间并加强监督,对因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企业,禁止参加土地竞买活动,在融资方面亦将受到限制。

  应该说,这些措施对于减少土地闲置,防止开发商囤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囤地之风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整治囤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内的大房企如今已成为囤地主力。上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保利地产的囤地面积为3369万平方米,位居内地上市房企之首,万科地产以3268万平方米囤地面积排在第二位。

  一般来说,住宅开发周期为两到三年,而这些上市房企手中的土地储备目前大多已远远超过三年开发周期。以快速开发著称的万科为例,预计2010年新开工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而在2009年底,万科的储备土地建筑面积为2436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其新开工量仅占土地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很多囤地大户则采取广泛拿地、“缓慢开发”方式坐享土地升值,赚取高额利润。

  当前,中国许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居住条件亟待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肆无忌惮地囤地,不仅充分暴露出土地监管方面的软肋,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这一行为也是对公权力的一种挑战,是对民生问题的漠视。

  从此前整治囤地的经验来看,采取一般性的“常规武器”已经很难根绝囤地行为,因此采用威力更大的非“常规武器”对付囤地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应将每一块土地从出让到开发乃至最终建成房子,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即房地产开发必须做到更加透明;其次,对于目前土地储备超过前三年开发总量的房企应该暂缓或限制其拿地;此外,还应该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大囤地企业处罚力度,特别是要抓一批囤地典型,对大房企更不能迁就,要一改过去只“震虎”不“打虎”的做法,打几只囤地的“大老虎”,真正起到敲山震虎、杀一儆百的作用。恐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囤地现象继续蔓延。周雪松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