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一房难求让“人才房补”尴尬 保障民生是关键

2010年11月11日 11:37 来源:深圳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杭州近日出台相关计划,3年内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实行政府定价,原则上不超过同类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50%。

  对人才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但舆论争议很大,有专家就表示,“目前凡是称得上人才的人,收入等方面已经属于社会阶层的高端或中高端。”

  单看专家这句话,虽过于绝对,但“基本正确”。其潜台词也很清楚:收入高的人才,还享受半价买房优惠;而收入不高的“非人才”,却要掏全价购房,有这个理吗?

  此种观点,貌似在为追求社会公平、弥合贫富差距鼓与呼,其实流于表象。没错,杭州此番推出的150万平方米住房,是打算半价卖给人才,但其他群体也享受了政府“托底”式服务。《瞭望新闻周刊》称,至2009年底,杭州市累计建设、销售经济适用住房近600万平方米,惠及家庭57007户,基本实现了经适房“房等人”;累计保障廉租房家庭6520户,实现了对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政府着力缩小贫富差距的这些作为,却被专家“选择性忽略”,从而夸大了社会鸿沟。

  如果政府将购房优惠直接折算成人才津贴发放,上述“不公论”将泯然无存。南方科大为“领军人才”开出年薪115万元的“起步价”,深圳“孔雀计划”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为世界一流科研团队提供8000万元专项资助,都受到社会各方好评。用一流待遇招贤纳士,并让其安居乐业,越来越成为公众对人才在城市发展中极端重要性的共识。同理,如果杭州把提供给人才的住房优惠,改换成“人才岗位津贴”等其他名义,则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高额人才津贴与房补或住房优惠,本质上都是货币,完全可以通用。但为什么发“人才津贴”没事,发“房补”或“住房优惠”就惹起舆论非议?

  归根结底,还是房子这东西太扎眼。让我们期待此番楼市调控能持续下去,让楼市均价回归到顺应民生期待的水平,让保障房惠及真正困难的群体,这样“人才住房补贴”这类新闻才不再让人过敏。(邓辉林)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