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网友发起“不买房运动”将满月 参与者已至千人(2)

2010年12月07日 15: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在向我表示支持的总共有1000多人

  记者:这算是你发起“不买房运动”的初衷吗?

  王成:我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这件事本来也不需要深思熟虑,因为整个社会长期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其实事情是偶然发生的,11月11日那天是民间戏称的“光棍节”,网络上的“节日气氛”让我突然想到,有成千上万的男女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而被迫单身,他们一定很憋屈很痛苦。

  我能想到这些,完全是因为我自己在结婚前也对住房感到过困难和压力,对此也曾默默承受。发起这个运动,就是想呼吁一下,提议被住房问题困扰的群体一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一起来倡议抵制不合理不公平的房价,最终达到土地自由供应、充分市场竞争后形成公平房价的目的。

  记者:现在参与的人有多少?

  王成:现在向我表示支持的大概有1000多人。有的是给我发来邮件,也有一些人在微博上给我发私信。大部分人是在我的博客上留言直接点击鲜花表示支持的,这些人并未留下真实姓名、地址和身份等。

  对于参与者,我是有区分的,我在发起书里也写的很清楚。目前留下名字表示支持的大概有40多人,留下联系电话、同意作为发起人的应该有八九个。

  我是计划有个大一些的发起人群体,最初拟定是200人,我希望这些人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因为这样影响范围能大一些,就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批注]

  @波涛Q:你要不是三大式人物(大款,大官,大腕)而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付出的代价请看:1.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2.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我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抵制购房

  记者:那有没有一个大概的计划,比如下一步做什么?

  王成:这个谈不上,事出偶然,我觉得就应该顺其自然。只要表达意见,引起社会、政府重视就够了。我自己也有工作要忙,所以并没有想把这件事组织得特别严密,也没有想太多,比如产生多深的影响。现在我跟这些发起人联系,也仅限于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当然这也是个交流的过程,表示他们愿意把这件事做下去。

  整件事情也并非炒作。我不大喜欢使用国内的微博和论坛,就是自己写写博客,活动的范围一直很有限。我也不是什么名人,经媒体报道后,各大网站转载了,那篇博客访问量才开始增大。我觉得互联网是推动这件事的最大力量。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不买房运动”和以前的“不买房联盟”等类似的倡议有差别吗?

  王成:类似行为对我确实有启发,但我觉得还是有差别的。

  首先从我个人来说,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组织一个强大的团体或者联盟来抵制购房。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抵制购房,而是实实在在没有能力来买房,这个群体太庞大了。我的倡议是希望这个庞大的人群站出来表达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的问题受到社会的重视,进而得到解决。

  [批注]

  2006年,深圳网友邹涛在网上发起“不买房行动”,呼吁市民持币待购对抗炒家,自己也履行了三年不买房的承诺。今年5月,邹涛公开向当时响应他不买房的市民鞠躬道歉,因为当年的呼吁和判断被证明是错的,误导了一部分人。

  眼下,“不买房”仍在继续,少了邹涛持币待购的豪情,更多是无力购房的慨叹。在一些房产网站,不乏网友呼吁“不买房”,“不买房”的QQ群、贴吧、论坛也比比皆是。

  做一个有力量有责任的公民

  记者:你觉得“不买房运动”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王成:第一,短期内就让房价大幅降下来,这是做不到的事情。但参与的人多了,多少会有一点影响,希望会对部分购房困难户有一点点帮助。第二,我觉得现实意义就是,要让购房比较困难的群体的意见能够表达出来,希望整个社会能够重视这个事情,整个社会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模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进而把房价降下来。第三,我希望能改变一些人的固有思维,人不能目光短浅畏惧困难,一件事可能很难,但你不能放弃努力,而是要尽全力去改变它。一件事需要全社会去努力才能解决,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每一个公民,就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能沉默。你自己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你改变了你自己,其实就是改变了社会。一个人树立了这种思想,才是一个有力量有责任的公民,才会最终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批注]

  @古力子:支持不买房运动,并非是冲动之举,而是平民百姓对于现实状态的一种无奈的表达,还是仅有的自己举措的合法途径。老百姓该如何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成果,而不是被淹没呢?起码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