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老旧小区摸索准物业管理:成本三毛、居民自治

2010年12月10日 15:1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天前,老张的车里添了一个新物件,一张写着“垡头三区南院小区”的蓝色车证,这下,老张再也不用为在小区中找车位犯难了,“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还从来没有过停车证。”

  在老旧小区的居民还在为小区物业问题争论不休时,老张所在的垡头三区南院小区悄然发生变化。11月19日, 垡头三区成立了小区管委会,居民自己挑选了“管家”,对小区进行“准物业”管理,管理者都是小区居民。

  老张面临的“房龄老、安全差、环境乱、无物业……”北京其他老旧小区中同样存在。很多居民要么选择高昂的物业费,要么忍受没有物业带来的脏乱差。垡头三区的“准物业”与其他物业有何区别?能否解决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的问题?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老旧小区样本

  定福庄北里

  一下雨就要垫砖

  东五环外的定福庄北里小区,由七八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组成。小区的南侧连接着一大片平房区,做麻辣烫生意的小贩坐在十平方米的平房前,从大盆里捞出菜叶穿在竹签上。

  小区里的花坛中,枯枝上挂着蓝色塑料袋,被北风吹得呼呼作响。几辆汽车停在花坛周围,将本不宽敞的空间再次挤压。72岁的张阿姨住在小区近20年,“小区边上就是一个街边市场,每天人来人往,人也很杂。噪音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一直都不间断。我们不求绿化和健身器材,能让我们小区很安全就足够了。”

  四五年前,有邻居找到张阿姨,就小区自己雇保安人员和保洁员征求她的意见,“但这个小区的人基本都是退休的或者是低收入的,额外的费用会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一些人把房子租出去了,也很难让他们掏钱。”居民自己请保洁员的想法被迫停止,小区仍旧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

  “不说也罢,一说就心烦。”一声叹息之后,59岁的吴举说,他们一家四口都住在这里,不管几点回家,他都要把自行车扛到三楼,放在楼梯的过道上,“我们小区丢自行车的人太多了,不往楼上抬的,也得找个有铁架子的地方,把车和铁架子锁在一起。”今年8月份,吴举的自行车连续被盗三次,“每次丢了之后,我就去卖旧车的地方花几十块钱买一辆,我也知道那的车基本上都是偷来的。但车这么容易丢,没办法只能买便宜的。”

  “最怕的就是遇到雨雪天,小区里没有人清扫,路边的泥就很难排出去,全涌到楼门前了。”只要雪一停,张阿姨就拿着铁锹慢慢地铲出一条小路。“小区楼道里总会有几块砖头,一到下雨天,我们出门的时候就拿几块,从楼门口一直铺到甬道上,要不就得陷进水里。”吴举指了指摞在楼门前的5块砖头。

  北京市人大代表强磊调查发现,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老旧小区管理混乱,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类小区中很多老房子都租给外来人口,安全、管理都出现诸多问题,加之很多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不少,又由于资金匮乏,保洁、取暖、停车等都存在问题。

  自治小区样本

  垡头三区

  起步

  15号楼摸索出了自管经验

  60岁的杨进宝是垡头三区南院小区的居民,“没成立管委会以前我是15号楼的楼长,管着我自己的那栋楼。”在杨进宝所住的15号楼前,一个治安岗亭里亮着灯,一扇推拉门将15号楼与小区隔开,“一到晚上我们就拉上门,这样这栋楼就相当于封闭起来了,提高了安全性。从我们管起来之后,就没丢过东西,没有车被砸的情况出现。”

  15号楼前,地面上划着整齐的车位,车位上写着“1门501”、“2门402”……“写上门牌号是怕车出了问题后找不到车主,这样就一目了然,直接上楼就能找到人。”与杨进宝管理的15号楼相比,成立管委会之前,其他5栋楼就显得格外混乱。

  “没有停车位,闺女和女婿来了之后,绕着小区开了一圈也没找到停车的地方。只好把车停到小区外面,再抱着孩子走进来。”居民陈荷珍说,小区中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车都是停得七扭八歪,“每天大清早都有司机出不来,就按着喇叭喊,‘这谁的车啊?出来挪一下。’”

  在其他居民眼中,杨进宝算是能干的人。2007年的一天,杨进宝和几名居民拎着油漆桶开始在15号楼前划停车位,“2009年的时候又划过一次停车位,还建了值班室,在楼前安了石板桌凳,种了几棵树。”这些花费,是杨进宝一家一家地敲门,挨户集资的方式筹集到的,当时就凑了1500多元钱。“那时候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的楼,之间没有交叉,属于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的情况。”

  杨进宝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认可,社区和街道找到他,希望将他的做法推广到整个小区,成立一个“准物业”为小区居民服务。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