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深圳:“十一五”期间安排筹建保障房16.9万套

2010年12月20日 08:4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深圳保障性住房安排建设5万套,开工5万套,竣工1万套,供应1万套,对5000户居民实行货币补贴。其中,深云村经济适用房住宅区,主体由16栋29-34层的住宅楼组成,总户数为3735。项目于2009年底正式竣工,2010年4月深云村中的680多套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经济适用房开始办理入伙手续。

  数 说

  “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4万套,实际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共计16.9万套,分布在151个项目,超出目标2.9万套。

  记者

  观察

  2010年12月1日,一个让邹明永远难忘的时刻,这是他在深云村乔迁新居的日子。地中海式园林,到处是偌大的主景观走廊大小绿洲、游泳池、网球场、社康中心,菜市场,步行10多分钟到公共汽车站。一般人很难想象,保障性住房会处在一个配套完善、位置优越的楼盘。

  三代人可安居

  “两代人的期盼和三代人的安居乐业全都寄望在这套房子上。”说到这里,来自潮汕的邹明忍不住眼睛湿热了。邹明十几岁随父母来深圳打工,虽然贪早抹黑地工作,但也仅能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多年来,全家人一直在城中村租房,记不清已经搬了多少次家了。今年10月之前,自己一家三口还有父母、弟弟妹妹一大家子7口人还只能挤在6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

  邹明说,父母来深圳辛苦工作了那么多年,买房一直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但因为经济拮据难以实现。“这几年房价更是涨疯了,现实让我们放弃了买房。父母决定今后回老家养老。看到父母辛苦大半辈子因为没房而要回老家养老,作为子儿心里真的非常难受,但又无力而为。”

  如今,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使他们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一个家。“今年我们可以在新家里过一个舒舒服服的新年,”邹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住进来几个多月了,到现在还像做梦一样。”谈起搬进新居的感受,12幢A座4楼的彭先生笑个不停:“8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户型设计得好,小区服务也好,还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在深云村内,记者看到物业公司已经入驻;虽然已是冬季,但是草坪和树木栽种整齐,相信到了明年春天这里将绿数成阴,整个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善。

  在对这些业主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表达是我们真的很幸运!而这种幸运得益于近年来深圳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010年,深圳安排建设了5万套保障房,一年要筹建5万套保障性住房面市,不管是房源还是资金来源,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考验着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的执行力。

  “十一五”安排筹建保障房16.9万套

  根据记者掌握的最新数据,“十一五”期间,深圳计划建14万套保障房,而实际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房16.9万套,也就是说,这五年计划安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数量,相当于深圳过去30年已建成的政策性保障性住房总量的65%。

  在土地资源已经极度匮乏的深圳,要完成以上目标,深圳住房保障和规划国土部门可谓费尽心机,通过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城市更新改造、用地功能调整、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利用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地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同时积极探索与处理非法房地产和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相结合,通过收购、没收征收非法房地产等,多途径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

  另外,深圳还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引入社会资金和房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最值得关注的是龙华扩展区0008地块保障房项目中深圳首度试水代建总承包制,这一制度创新最大的优势是,由房地产企业代建、竣工后再整体移交的总价包干的交钥匙工程,高效利用社会资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服务,大大加快项目进度。

  在深云村采访时,记者发现,这还是一个环保工程示范小区,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绿色建筑”,利用南天电厂余热为小区住户供应热水,将小区中水经处理后作为南天电厂的冷却用水加以利用。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小区内雨水收集贮存,作为平时小区绿化浇灌及清洗用水再利用。

  其实,市住房和建设局在今年9月底就发布了关于我市保障性住房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通知,率先全国提出,今后保障房建设单位要将绿色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的增量成本计入工程造价并列入工程招标合同中,这意味着:今后更多普通市民也将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宜居性和节能性。“让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也要讲究体面”,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成熟的理念终于在深圳的保障房建设中开始得以体现,这一点让人着实感到欣慰。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就在上周六,一部更为雄心勃勃的住房保障规划正式公布。市住房和建设局就《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向市民征集意见。规划期内,全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4万套,总建筑面积约1616万平方米,同时,将为8万户符合条件的户籍住房困难人群实施住房保障,为40.8万户符合条件的人才实施住房保障,全面实现将住房保障覆盖体系由户籍低收入群体扩大到户籍夹心层和人才群体。

  这一系列备受各界关注的创新与规划都聚集于一个焦点:通过住房保障提升深圳民生幸福指数。以2011为新的起点,一个有关深圳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路线图”正在全速展开。“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并不遥远。

  市民

  评说

  吴锦泉 理光国际货运代理深圳有限公司

  这几年深圳保障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制度上也在不断完善,今年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条例就是一个很大举措。这些举措让大家看到政府一直在为这项民心工程惠及更多群众、取得更大成效而努力,保障性住房也确实实现了很多人的安居梦。

  李玉 深圳明华网络开发有限公司

  保障房建设,既是政府服务的职责,也是政府关注百姓生活的具体表现。但我一直认为,保障房建设应该纳入法制化轨道,除了出台条例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划、用地、资金、价格、准入、退出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等作出规定,还应出台对在规划、建设、出售等过程中政府公职人员履行职责和有违规违法行为的问责制度。

  彭磊 龙岗区科万达科技有限公司

  我最想呼吁的是对已经形成的保障房集聚区,要加快完善这些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要使新开放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尽快形成有学校、超市、公交等生活必备条件的宜居小区。同时,政府在拟建保障房集聚区的选址,要尽量贴近配套设施较完善的商品房,或者在保障房用地周边预留相应的用地,以备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

  陈图山 IBM深圳分公司

  保障性住房,要特别注意透明度和监督的问题。保障性住房牵涉到大笔的资金,这些资金数额多少,流向哪里,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地价怎么计算等等信息,都牵涉到所有纳税人的利益。我相信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初衷和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在执行上,如果透明度,甚至公信力不足的话,就会使得保障房,或者任何一个政府福利的措施大打折扣。希望政府能加大保障房的透明度,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

  宏柱伦 深圳市东湖公园退休员工

  深圳保障房政策已经推行几年了,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结合这几年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好的要继续推广,有漏洞的做法要改进完善。其中要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家庭需求的调查办法,例如对住房安置方位、套型结构、购房价位等方面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地理位置、设计、售价等进行调整,进一步贴近市民的需求。

  李巧如 坪山经发酒店

  我觉得香港的公共住房值得我们借鉴,例如香港的公共住房审核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公共住房申请造假实行严厉的处罚等。如果发现有公共住房申请造假行为,申请者不仅会被取消资格,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甚至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我们也应该出台实质性的追究与惩罚机制,让申请者的违法违规成本加大。

  王俊鑫 国信证券

  为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人群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的义务。同时,政府部门要出台措施保证市场规范,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包括捂盘惜售、,占地不用等哄抬房价的行为。只有一方面建设保障性住房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另一方面出台措施让市场更加规范,才能建立起健康稳步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实现我们买房的愿望。

  钟雪聪 财商人生理财顾问有限公司

  为了让更多有住房需要而买房又有困难的群体享受到这项惠民措施,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到一种相对于老百姓私租房的公租房,做一种过渡性的保障。而且,出售经济适用房容易出现造假等问题,而公租房不但能避免这种问题,还能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这方面我觉得能借鉴香港提供公共住房方面的经验。

  林金州 深圳劲利实业有限公司

  保障房工程是一项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影响深远、惠及困难群体的阳光工程。我从媒体看到深圳市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让市民看到政府为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促进保障房工程健康发展的决心和行动。随着保障房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要求政府部门要及时根据不同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保障这项惠民工程的公平公正。

  张明柳 福田区宏发有限公司

  保障房要拓宽房源渠道,多层次扩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例如采用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不仅实现低保家庭的住房保障应保尽保,还要把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家庭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同时,要加强管理,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规模和资金投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记者 孙锦 蔡佩琼)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