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有价无市”愈演愈烈 房价会否全面“缩水”?
2007年11月21日 13:49 来源:工人日报

    11月19日,北京、上海楼市“有价无市”局面的愈演愈烈,深圳、广州部分楼盘的价格松动,再加上已有调控政策的效果初显和物业税等政策将出台的预期,楼市——这个被称为中国最“顽固”的泡沫,近来出现局部疲软现象。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继续演绎着“有价无市”的局面,坚挺的房价开始局部松动。图为北五环外一家楼盘多栋楼房正在兴建。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006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将继续在今明两年得到完善。这也需要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道德约束、市场的不断自我调节、政府的监管还有消费者的理性面对

  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14日联合发布的调查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环比上涨1.6%。房地产业内人士就此表示:9、10月一般有通常的上涨,但今年涨幅确实很高,今年全国房价普涨已成定势。

  同时,不久前发布的10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显示,10月份比9月份上升0.75点,同比上升2.34点,已经上升至105.74。

  由国家统计局按月计算并对外发布的“国房景气指数”,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的简称,是全国房地产开发综合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国房景气指数”以100为临界值,指数值高于100为景气空间,低于100则为不景气空间。

  “国房景气指数”的一路走高,变相地肯定了当前的房地产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但是,消费者并不感到欣喜,因为关乎自身的住房问题越来越严峻。

  温家宝总理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回答提问时也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他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人民有很大的意见。

  一方面消费者在发愁,另一方面开发商有楼却暗自捂盘惜售,抬高售价。房价一路高歌上涨,炒房者坐地赢利。而最终“买单”的却是最需要房子的普通消费者。伴随房价的不断上涨,购房者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

  终于,楼市,这个被称为中国最“顽固”的泡沫近来出现局部疲软现象。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持续演绎着“有价无市”的局面。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认为,现在房价的虚高成分太大了,他不想成为最后一拨高位接盘的人。开发商囤地、捂盘是激化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能力将住房需求变为现实的人没有那些研究报告估算的那么多,再加上近年来一系列调控政策对投资性需求的遏制,他相信房价很有可能会在近两年回归。

  目前,持有与小张类似观点的购房人不在少数,再加上不少购房人面对高房价而“望房兴叹”,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重。在此背景下,成交量萎缩就成为楼市自“金九银十”这一传统销售旺季遭遇尴尬以来的最显著特征。有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京沪两地二手房成交量较9月份分别下降了29.8%和31.7%。截至10月,深圳市一、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

  今年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出台十分密集,除了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以外,又提高了第二套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将于下月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则新增了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的内容。

  不少人认为,正是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居民购房观望气氛加重,导致10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房屋成交量出现了下跌的态势。

  可喜的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日前发布的最新全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国内商品房空置面积正呈现负增长趋势。截止到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17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其中,空置商品住宅5794万平方米,下降13.3%。

  这一数据说明了房地产市场正在向规范化发展。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打击炒房的调控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不少买房而不住,只为囤积抬高价钱后再出手的人已经绷不住了,开始向市场放量。

  北京、上海楼市“有价无市”局面的愈演愈烈,深圳、广州部分楼盘的价格松动,再加上已有调控政策的效果初显和物业税等政策将出台的预期,人们似乎听到了楼市调整的脚步声。

  但是,笔者也提醒消费者:不能因此盲目乐观,认为房市泡沫会就此破灭。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不够规范,还存在着不少闲置囤积土地、捂盘惜售等问题,而相关的法律规范又界定不清晰,导致查处困难。房地产企业实力雄厚,并不会因为短时间内的交易量下降而影响到房价的全面“缩水”。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调控措施都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比如,提高“二套房”首付实施已一月有余,据市场反映,有一些地方出现退房潮,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呈萎缩的现象。但总体来看,房价并未改变其上涨趋势。

  因此,消费者切勿急躁,要依据自身的经济能力和需求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购买房子和购买什么样的房子。

  面对继续“高烧”的房价和仍需继续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大多数业内专家认为,2006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将继续在今明两年得到完善。这也需要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道德约束、市场的不断自我调节、政府的监管还有消费者的理性面对。(韩笑)


编辑:王菲】
相关报道
·问策当下楼市调控 五味"药方"逐步解决安居大事
·土地调控击碎发财梦 房地产市场告别“暖冬”
·房市调控不能缺少效果评估机制
·土地恐慌症全国蔓延 土地调控成败决定楼市走向
·房地产价格已经走到十字路口 标本兼治加强调控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