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房企应顺势调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房企应顺势调整
2009年01月08日 10:5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挥一挥手,告别伟大的2008年,尽管那一年无论对我们的国家还是楼市来说都是如此不平凡,值得留住的记忆和汲取的养分太多。

  平静中,我们迈入2009年,尽管这一年肯定会面临很多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必须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去坚持、去攻克,去争取楼市、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平安和快乐。

  去年9月24日,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这场海啸给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在过去的一年中,房屋成交量萎靡不振,说明购房者对楼市的预期信心不足,土地市场流拍频频,显示开发商对后市的判断空胜于多,甚至沸沸扬扬的“拐点”纷争和房价对赌,也是市场信心缺乏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楼市种种疲软的症状实际上就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场信心危机。正是人们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因素的担心和忧虑,对房地产市场的观望和犹豫,阻碍了人们对房地产的大胆投资和消费,也冲淡了开发商对获取土地的动力。因此,坚定信心应该成为2009年楼市的关键词,应该成为购房者和开发商一整年的任务和责任。

  坚定信心就要对政府一系列促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充满信任。从年初“防通胀”到年末“保增长”,中央经济政策的大幅调整,显示了政府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的应变能力。这些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与信心,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我们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一个最重要信号,就是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等诸多提法无疑给困难重重的宏观经济指明突围的方向。

  我们看到,国务院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尤其是,决定2009年至2011年,通过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解决约130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调整,还体现了政府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决心,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

  坚定信心就要对政策引导下的房地产市场回暖充满希望。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第一项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5天后,温家宝总理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其中第三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们看到,去年年底前的一百多天里,央行五度降息,购房贷款成本大大降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13条意见以及上海政府为贯彻该意见发布的8条措施,不仅减免了房产交易环节的税费,降低了购房门槛,还为购买改善型第二套房松了绑,

  我们看到,在诸多利好支撑下,市场反应积极,观望的浓雾逐渐消散,去年底交易量回升明显,购买力释放显著。

  坚定信心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主动顺应形势,从研究市场的规律入手,主动调整和转型。提高对市场的前期策划和判断能力,研究企业的开发期、开发目标、开发产品,积极参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提高开发建设的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住宅的水平;提高企业的融资和资金管理能力,加强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坚定信心当然也要求购房者审时度势,理性出手。任何利好的政策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强心针,市场消化需要时间,统计也总是滞后的。但必须坚信的是,这些政策的集合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很快显现,市场回暖值得期待。目前房价在低位徘徊,一些楼盘放量推市,促销力度很大,价格空间弹性十足,实际成交价格已在购房者可承受的范围内。找准时机果断出手,不仅有利于家庭建设,还是以实际行动与国家经济共克时艰的爱国行为。

  坚定信心,房地产媒体的责任不容推卸。鼓劲不泄气,维稳不添乱,每一位从事房地产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这样的职业操守。不能将房地产的报道娱乐化,让一些八卦消息充斥版面。也不能以偏概全,见风是雨,把个别楼盘、短时间内的市场表现夸大为整个市场现象,误导购房者,混淆视听。更不能在报道中附带一己私利,使报道沦为不良开发商操纵市场的工具。

  信心就是力量,靠信心稳定市场,靠信心渡过难关。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2009年楼市的春天。(许国萍)

【编辑:高雪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