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2008楼市十大最“雷”事:看看谁最“囧”(3)

2008年12月30日 15:50 来源:羊城晚报

      创纪录密集重拳“救市” 

    圐圙

    发音:kūlue

    释义:和谐

  政府的救市动作,从来没有像2008年年底这样,在如此密集的时间里创下如此多的“纪录”:11月27日,央行宣布基准利率一次性下调1.08个基点,相当于以往每次下调0.27个基点的四倍,堪称史无前例。到12月23日,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已经连续五次降息,就算身处金融海啸漩涡中心的欧美国家,也叹为观止。10月22日,政府要求降低首次置业小户型单位的契税、免征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首次购房首付降至两成、贷款利率下浮30%,首次购房者的税费负担一夜之间降至破纪录的新低……出拳如此之重,政府意在重建“和谐”楼市的苦心和急迫表露无遗。对于二手房,政府同样是出手快、措施实。12月17日,国务院决定二手房超过5年改为超过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等;符合条件的家庭购买第二套普通住房可享受最高八成、利率最低7折的优惠。

  事实上,2008年从年中开始,就有南京、长沙、杭州、上海等十多个城市开始呼吁“救市”,并展开各具地方特色的系列动作。到了年底,“救市”由地方政府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12月20日,国务院更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房地产企业要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由中央政府提示开发商要降价自救,这在楼市的宏观调控历史上可谓“破天荒”。

  在此“和谐”氛围下,一直摆出一副“不救市”姿态的广州市政府,也开始采取减少土地供应量、明年停止供应限价房用地以及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开始“暗救”。

   本刊点评

    绝非“救价”

  2008年上半年,在股市一路下跌中,高喊“救市”的声音也一路不断,政府选择了按兵不动。到了年中,对地方政府的救市,中央政府“睁只眼,闭只眼”。从9月底开始,国家经济数据持续恶化,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萎缩,断供潮、退地潮、房企资金危机等现象频频暴露,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才开始大转向。一转向就重拳频出,各种政策出台之密集,令下半年的“救市”与上半年的“不救”形成强烈反差。但政府总的态度仍然十分明确:救市并不是救楼价,而是救整个经济。迄今,“90/70”政策并未完全没有松动,且仍将继续加大保障房的供应。(赵亚洲)

    土地香饽饽变“烫手芋”

      嫑 

    发音:biǎo或biáo

    释义:放弃

  如果要感受“强烈反差”、“冰火两重天”———今年广州一级土地市场就是最好的场所。2008年初的员村绢麻厂地块,还能以41亿元总价、13053元/平方米楼面地价这样的天价成交,而转眼就出现了住宅用地的流拍现象。及后,底价成交、流拍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直至市场参与各方也见怪不怪。

  去年年底,一手住宅市场开始出现了颓势。但在当时,仍有开发商认为年底市场只是暂时的调整,加上部分开发商为上市增加土地储备的需要,导致今年1月8日的土地出让仍上演了最后的疯狂。员村绢麻厂地块在众多开发商的追捧下,最后以41亿元总价、13053元/平方米楼面地价成交,这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二高的楼面地价。

  在当时,有市场人士认为,此举为广州楼市注入一针“强心剂”,“一扫目前楼市低迷气氛,为2008广州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起到了领头羊作用”。但后来发现,没有最后竞得地块的开发商成了幸运儿。

  所谓的员村地块“强心剂”迅速被证明了只是一剂“鸡血”。员村地块后不足一个月时间,2月1日,南沙住宅用地拍卖,结果07NJY-3地块流拍。此后,花都区风神大道地块1、2号地块、广州开发区KXC-P6-1和KXC-P6-2地块、湛塘路地块等住宅用地都出现了流拍。政府为保证今年的土地出让计划,只得将KXC-P6-1地块出让底价降低1.4亿元、KXC-P6-2减少2000万元,最后才成功出让。这还是广州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价卖地。

  土地市场低迷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底价成交地块特别多。据统计,在今年全年出让的19宗住宅用地中,有10幅以底价成交,其比例达到53%,最终导致今年住宅用地楼面地价比去年下降了近三成。

    本刊点评

    “鸡血”楼市

  几年下来,楼市陷入了会一直坚挺的迷思,这也是去年底一手住宅成交已经低迷的情况下,开发商依然敢高价拿地的原因。殊不知,楼市更像是注射了“鸡血”的市场,高烧过后迅速陷入冰冻期。政府、开发商的始料不及,导致了土地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张秀钦)

    “收楼门”寒冬集中爆发

    兲

    发音:tiān

    释义:气愤

  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不过因为直观上跟常用来骂人的那种水生动物有了联系,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今年收楼的市民们,又是楼价缩水,又是质量不过关,可能不少人都要爆出这样的粗口。而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却做起了缩头“王八”,更让收楼业主气不打一处来。

  收楼问题年年有,今年问题特别多。10年未遇的“收楼门”在房地产寒冬中集中爆发。特别在收楼最集中的年底,集体拒收楼、和开发商打官司、到销售现场抗议的场面不断出现,甚至连政府介入程度很深的限价房,也出现了业主拒收楼的局面。其激烈程度比任何一年都要来得更为猛烈。

  为何今年的收楼矛盾如此突出?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楼价缩水的后遗症。今年年底收楼的,有相当部分是去年中到去年底这段时间卖出去的房子。当时的楼价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甚至就是顶峰。到了今年底,一手住宅的整体均价比最高峰时回落了两成左右。买了“贵价楼”的业主们,不满的情绪最终在收楼时发作。

  第二个原因是:泡沫时代质量不过关的“秋后算账”。另一个让买家气不打一处来的是,他们买的贵价楼,质量还是这几年来比较差的。去年,由于赶工与暴利的诱惑,房子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尤其突出。比如外墙出现裂缝这种比较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今年也频频出现。正为买了高价楼而窝火的市民,收楼时又看到这样的质量,当然更加气愤。

  而矛头之指向的对立面一方:开发商,此时更多的是做起了缩头乌龟。前两年牛气烘烘的“不满意是吧?退楼啊!”在2008年消失得无影无踪。部分大开发商组织了全公司的骨干力量,投入到各个楼盘中以解决收楼时出现的问题。甚至有楼盘将年底收楼工作排在销售的前面。充分重视收楼问题,为2007年的暴利行为埋单。

    本刊点评

    秋后“算账”

  收楼危机在今年底的全面爆发,事实上是房地产泡沫时代的后遗症之一。收楼的这种“秋后算账”只是反映出问题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危机还藏在水底。(詹青)

    “万人迷”保障房遭弃购  

    槑

    发音:méi

    释义:被蒙

  在限价房土地出让,或者再建经济适用房的时候,市场上就有不少疑问:如何保证质量?如何合理定价?

  看来,这些疑问并不是多余的。广州的保障性用房,在2008年开了一个好头,却没有同样完美的结局,保障性用房出现了业主不肯收楼、限价房降价1000多元/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过半单位遭弃的情况。当初的“万人迷”终遭“万人弃”。

  限价房的购买手续相对繁琐,日后出售也有诸多限制,但这原本都阻挡不了市民的购买热情。2007年12月29日-2008年1月7日,广州第一个限价房项目进行了网上提交预申请登记,竟然有近万名市民在网上提交了预申请登记。1月中旬,最终确定3817个申购者有效,并通过电脑摇珠分到相应购房序号。市民购买欲望强烈,2月16日,第一个限价房项目正式公开发售,开发商称当天售出九成单位。

  之后,“开盘当天售出九成单位”成为限价房开盘的基本消化率。“万科城新里程开盘售出近九成单位”、“龙光峰景华庭开盘售出九成单位”……这与当时普通商品房开盘冷淡的销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有市民在购买了限价房后,立刻向家人“报喜”,可以看出当时限价房的受欢迎程度。

  随着年底的临近,除了限价房外,广州停止供应了几年时间的经济适用房又重新面市。虽然看楼的人依然声势浩大,但最后的成交业绩却没有达到及格线:首批2145套经济适用房,975套房屋被认购,还有1170套遭放弃,认购率只有45%。

  年底遇到问题的保障性住房不只是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同样问题缠身。其中,有限价房的业主因为各种问题不肯收楼;另有限价房项目,其价格比今年第一次推出时每平方米低了近千元,销售也没有再达到“九成”。

    本刊点评

    鲜花“牛粪”

  事后诸葛。其实限价房也好、经济适用房也好,这些应政策匆忙出台的保障性住房,以性价比来看,根本上就是“牛粪”。之所以上半年成为“万人迷”,在于它们在高房价这朵“鲜花”下,市民被“鲜花”迷了眼。当下半年“鲜花”枯萎时,市民才看到了“牛粪”的真实,最终导致“万人弃”。(张秀钦)

[上一页] [1] [2] [3]

编辑:高雪松】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