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百官卖房”的台前幕后(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山东潍坊:“百官卖房”的台前幕后(2)
2009年04月09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大的错误是写进了文件”

  一则新闻报道,惊醒了寒亭区主政者们拉动楼市的梦境。

  3月30日,《经济参考报》披露了寒亭区官员卖房事件,寒亭区政府遂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质疑与骂声一片,“百官卖房”也因此成为一个新的网络名词,同时各种媒体蜂拥而至来到寒亭。

  “生不如死!”寒亭区一位负责宣传的官员谈及那几天的感受时,对同僚们如此说。

  报道刊发的当天下午,寒亭区委书记陈平挨个给几个区委常委打电话:“从今天开始,要求干部卖房的文件内容停止执行。”

  第二天,寒亭区政府网站上挂出一份通知:“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寒政发2009(3)号文件《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第三条中‘全区副科级及以上现职干部,每人至少销售一套住房,完不成的,按比例从所在单位已认定的全年招商引资额中扣减’的规定,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随即,寒亭区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抹杀“官员卖房”痕迹的动作:不到一天时间,这份停止执行干部卖房的文件即从寒亭区政府网站消失;与此同时,寒亭区政府网站上的区长之窗中,区长王培福和常务副区长石铭奎的个人资料也消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调查了解到,石铭奎正是当初《区委区政府联席会议议题材料》的签发人,分管规划、国土、建设等与房地产息息相关的部门。

  寒亭区的各级官员们接到“封口令”,不许向媒体谈论官员卖房事件。

  在记者接触过的潍坊市其他官员们眼中,寒亭区主政者最大的错误在于把要求官员卖房的事情写进文件当中。“如果仅仅是开会做动员,提要求和目标,不进文件,事情照样做,同时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波动。” 潍坊市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潍坊市当地调查了解到,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从去年底,潍坊市所属的各县市区的政府部门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拯救楼市。

  比如,2008年12月9日,潍坊市高新区管委会决定,由政府出资50万元在潍坊本地媒体上,对辖区内重点房地产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报道的50万元费用由潍坊高新区财政拨款。

  潍坊市所辖的奎文区、潍城区、安丘市也相继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文件,鼓励政府、机关单位团购商品房。

  “寒亭的做法是做过头了,好多地方都是只做不说。”上述潍坊市委官员说。

  地方财政之困

  “潍坊市最穷的寒亭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出名过。”寒亭区委一位官员说。

  “出格”之举的背后,则是寒亭区不堪重负的财政压力。

  2008年3月,潍坊市政府将原属寒亭区的海洋化工开发区交由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此前海洋化工开发区一直是寒亭区工业发展重点区域和主力税源。划出之后,寒亭区仅有的工业发展优势被剥离,这一举措更加重了寒亭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此后,种种迹象表明,海洋化工开发区划出之后的寒亭区政府,把经济发展的赌注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土地经营中来。

  2008年3月底,号称寒亭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集中拆迁改造——“城区拆迁百日大会战”启动,各拆迁地块分别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的工作班子。

  寒亭区的大小官员们,均打破正常工作时间和生活规律,实施“5+2”7天和“白+黑”全天工作法,即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全速拆迁。百日之内,寒亭区全区共完成拆迁面积52.66万平方米。

  寒亭区政府希冀已显破旧之相的寒亭区,瞬间变为新城。为此,寒亭区政府排定了3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包括治理辖区内的两条河流、修建商业文化步行街、10条街路改造、16个城中村改造等。这些重点工程的巨额投资,寒亭区计划通过土地出让、土地置换、对外招商引资等方式筹得。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城区内规划总投资为3亿元的4处学校,区财政仅投入了1500万元,其余资金均通过土地置换解决。

  2008年7月30日,寒亭区在福建厦门举行招商推介会,对城中村改造、城区拆迁、学校建设、浞河综合治理等城市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宣传推介。这次推介会,一次便达成了总投资14亿元的11个城建项目开发协议。

  推介会获得成功之后的2008年下半年,寒亭区又启动了5个片区、4条道路共计10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寒亭区成为一个四处建设的巨大工地。

  然而,令寒亭区始料未及的是,2008年下半年房产寒流到来。已经进行了大半年的城市化改造进退维谷:一方面,已经招拍挂的地块上,开发商迟迟不敢大规模投资开工建设,在建和建成的楼盘销售进度缓慢,购房者的观望心理加剧;另一方面,已然发力的城市建设步伐无法停顿,城市道路的建设、城中村的改造还得继续。

  重压之下,寒亭区最终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官员替开发商售楼。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