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花园住宅整体平移57米:让老房子穿鞋走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欧式花园住宅整体平移57米:让老房子穿鞋走路(2)
2009年04月15日 09: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给建筑穿上鞋

  在平移前,音乐厅需要被顶升到一定的高度。根据以往顶升大型建筑的经验,只需要安装足够数量的千斤顶,就能把建筑顶起来。

  然而,在施工中,蓝戊己发现,一座音乐厅竟然由三四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建成,顶升时根本无法形成强度统一的整体,“楼座的支撑是钢结构的、墙体是砖砌的,舞台是混凝土结构,屋顶又是木结构”。

  他意识到,如果按照原计划,用59个千斤顶对情况复杂的音乐厅进行顶升,那么重的地方,顶不动,轻的地方,顶得快,音乐厅就会像遭遇地震一样四分五裂,轰然倒塌。

  于是,过去常用在数控机床上的液压伺服系统被首次用到音乐厅的平移上。通过那些连接到电脑上的位移传感器,工程师们得以时时监测音乐厅各部分被顶升了多少,距离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经过两周的调试,音乐厅开始一点点脱离原有的基础,从最初的平面渐渐升高。3天后,它被顺利地顶升了1.7米。

  下一步是水平位移,其中最重要的是铺设滑道。像是要给音乐厅穿上一双不锈钢鞋,施工人员首先在滑道上铺设了光滑的不锈钢板,然后又给千斤顶安装了不锈钢支座,再在两者之间加上四氟乙烯垫片——它可让建筑与滑道间的摩擦系数降到非常低,只有0.04。这样一来,音乐厅就像是站在了冰面上,只需要几百吨的力就能推动这个近6000吨重的庞然大物。

  最终,在10个顶推千斤顶的作用下,老迈的上海音乐厅迈出了它的第一步。经过近两个星期的推移,音乐厅从紧邻的延安高架路旁,移到了东南方66.46米处的新址上。

  随后,建筑师们对原有的装饰区整旧如旧,内外部墙面颜色也清洗恢复到原貌。舞台深度加大一倍,新建南厅和西厅,增加演员休息室,座位也增加到 1200 个。

  有人形容,已近古稀之年的音乐厅,由此变成一个重获新生的孩子。

  保住建筑本身就够了?

  世界上第一次建筑物迁移发生在1873年,当时,在蒸汽机车的牵引下,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座农宅被挪了个窝。20多年前,这项技术引入中国。

  不过,蓝戊己觉得,作为一项工程技术,有关平移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以至于作为实践者,有很多问题解释不了。比如,他们针对托换装置中的夹墙梁和抱柱梁做过很多试验,但究竟应该放多少钢筋、放了这些钢筋又能承受多少力,这些都没有理论研究,只能按经验来做。

  有时候,平移建筑也有移不动的时候。2005年,蓝戊己受有关部门委托,计划把高53.7米、重约2.1万吨的宁夏吴忠宾馆向西平移82.5米,此高度、重量和平移距离都创下当时世界建筑平移史之最。

  不过,等平移开始,千斤顶推了整整两天两夜,一点动静都没有。

  在实践中,蓝戊己发现,建筑也具有弹性,一根梁有50米长,可能左边推动了2毫米,在右边显示还是0。另外,平移最开始时,是“静摩擦”,阻力最大,而推动之后就转为动摩擦,花费的力气可以下降20%~30%。

  这些都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蓝戊己看来,如果理论研究更深入的话,明白了原理就能做得更精确些。

  如今,建筑物平移技术日益精进,人们甚至可以在移动建筑的同时待在里面,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这么说吧,平移产生的震动比一辆小汽车开过来的震动还小,建筑物移动起来比蚂蚁爬得都慢。”蓝戊己笑着说,在房子里的人根本感觉不到房子在“走”。

  这种进步,让一些文保工作者感到担心。广州博物馆民俗专家崔志民就认为,随着平移技术越来越先进,被移动的文物也会越来越多。

  崔志民的担心不无道理。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广州锦纶会馆在2001年被“平移成功”,当时国家文物局官员看过之后,当即拍板表彰说“广州的做法是可取的”。

  此后,全国各地突然刮起了一阵“古旧建筑平移风”。2003年,上海音乐厅平移;2006年,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苏州市控保建筑朱宅(俗称红楼)平移;2008年,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楼平移……

  “这让很多人认为,只要保住建筑本身就足够了。”这位文物保护专家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

  按照开发商的设想,几年后,在邱氏老宅周围,也将竖立起两栋办公楼、3栋高档酒店以及一座商业购物中心,并由此形成南京西路上的新地标。

  于是,曾经的“荣宁二府”,终究只留存于历史的记录之中。邱氏老宅的西楼,早在上世纪40年代改建民立中学时就已拆毁。东楼,也就是即将被平移的这幢建筑,在过去60多年里都是民立中学的办公楼。平移之后,将不再用作教学。

  一位民立中学的校友在网上贴出了母校办公楼的旧照,感叹“当年那些标志性的爬山虎早已不复存在”。在这位“原住民”看来,“建筑的躯壳可以迁移,但它所羁绊的环境却永难复制”。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