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或造就中国城市化四大“景观”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高房价或造就中国城市化四大“景观”
2009年08月14日 15:5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大量人口的住房问题想靠政府财政解决,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能操作的幻想。

  ◆大部分人口如果不是因为休闲、旅游和商务而流动,那这个社会发生动荡危险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城镇和城市中的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则会形成大量的无业、无收入和租不起房的人口。

  ◆目前的土地等制度在再分配着财富,城市中将形成食利房东和交租农民工两个利益对立阶层。

  目前中国城镇和城市的高房价,阻碍了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的固定性和永久性转移,而且,农民进城的就业和收入状况又不如东亚;又不似印度和拉美,可以居住在贫民窟中,与家人团聚和减少流动。中国在农民进城居住方式、人口流动和财产及收入分配方面,可能表现为以下“景观”。

  一、人口“工棚式、集体宿舍式和简陋租赁式”转移

  中国目前的征地和房产制度,不允许农民的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建设市场,建设小产权房是非法的。并且,土地由政府征用后高价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加上其中的各种税费和出让金,另外还有房屋土地供应不足,需求大于供给等因素,导致房价被推得非常高,农民在城镇根本买不起合法的房屋。

  那么,未来转移进入城镇的几亿人居住在哪里呢?主要在如下几个场所:

  一是居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中。大量从事建筑工作的工人,随着城市住宅和交通水利等工程的开工和完工,他们所住的场所是不断改变地点的施工单位搭起的简易工棚,周期在一年左右。睡的是大通铺,吃饭是大锅饭,夫妻长年分居,没有家庭生活气息。

  二是居住在“城中村”。大量的农民工租用城市原农民的院子或者楼屋。一般一个居室,里面一张床,一张桌子,月租200元左右。

  三是居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中,或者在商住楼的集体房屋中,或者公司在外租的城镇民居房屋中。还有许多在加工工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居住在工厂自己建设的集体宿舍,但是,也不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在城镇经商或者从事收入较高工作的一些农民工,其租用城镇居民的套居,将妻子和儿女都接到城里,儿女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或花钱上正规的学校),但是,他们在城镇买房,仍然较为困难。当然,也有在城镇买房的农民工,但这是极少的一部分。

  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观,未来中国城市化的一个景观是:虽然没有印度和拉美的贫民窟,但是大量的农民转移进入城市,但居住条件为较差的租赁房或者工棚,他们不可能在城镇安居。

  当然,有关部门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想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廉租房,甚至廉价房,然而,住房与食品不一样的是,价值太大。从人口规模上来看,未来有5亿—6亿人口转移入城镇。即使我们的经济有相当的发展,但是还有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需要提供,财政收入与公共服务对财政的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因而,这样大规模人口的住房想靠政府财政提供,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根本不可能操作的幻想。

【编辑:秦欣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