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变迁 广州人均居住面积增十倍(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60年变迁 广州人均居住面积增十倍(3)
2009年08月24日 08:41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78~1988

  10年间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近一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房改房时代和商品房兴起

  在上世纪80年代前,人们很少有自己产权的房子。在解放初期,私人共有和一般市民所有的房屋,仅有337.37万平方米,占城市所有房屋的37.88%。之后,房屋几乎都是公产,除了以前的私产,市民们住房,一般都是住在单位的房子,每月只需支付低廉的租金。而有自己私产的市民,其祖屋也可能被安排入住好多家庭,并不能独享自己的住房。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房地产交易非常少。广州的房屋交易业务几度停办。直至1979年,广州才正式恢复“广州市房屋交易所”。

  而整个市场的活跃,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商品房的兴起以及房改房的改革才真正兴盛起来的,也是广州从福利分房走向住宅商品化的一个过程。

  1984年3月10日,广州首次接受私人购房登记,私人住房每平方米350元~500元。1989年1月,广州全面实施房改,规定当年建成的新房一律先卖后租,多卖少租,鼓励职工积极买房。东湖新村、江南新村、五羊新村等一个个小区建设起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再是一辈子的“房客”,有了自己的房产,也有了保障自己住房产权的房产证,成为真正的房子的主人。

  口述:从房客岁月到房东年代

  1981年,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广州东湖新村的兴建,轰动全国。当年的东湖新村出售非常严格,都要用港币。所以出售的对象都是要有港澳关系的,或者是香港的公司,还有就是国企购买给领导居住。首批150套房发售时1800人排队,一日售光。

  林伯,作为国企的一名高层,1983年由单位出钱购买有幸分到东湖新村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三房。当他家从竹丝岗四十平方米的一个单间搬到那儿的时候,不知有多高兴。

  当年的东湖新村是广州是最时髦的住宅小区,“除了东山的一些别墅,就轮到这里,其地位有点像今天的二沙岛。而里面居住的,可以说非富即贵,不少国企高层,还有很多歌星,都住在这里面。”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祈福等楼盘兴起,才渐渐被淹没。

  真正拥有自己的住房,并不是林伯住进东湖新村的那一刻。“刚开始还是单位宿舍,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家里出了2万多元取得了部分产权。但是一旦我们离开单位的话,还是要补交钱。一直到90年代后期,房改房改革,我们又交了部分钱之后,房子才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我们公家人也成了有产者。”

  1998年,国家宣布1999年12月31日后停止福利分房。为了赶上末班车,广州市房管局上演了连续加班112小时的辉煌历史,开创全国行政机关对外通宵办公的最高纪录。

  1999年福利分房最后一年,仅12月售房量就超过8万套,占全年售房总量52.4%。由于赶着结婚分房,广州越秀区男性初婚年龄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28岁下降为1998年的25岁。

【编辑:胡俊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