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发起人李明:二次房改应该以重庆为样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二次房改发起人李明:二次房改应该以重庆为样本
2010年03月22日 15:49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和迟夙生分别领衔30余位人大代表提出的《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立法》的议案,成为关注的焦点。

  “《深化二次房改,加快住房保障立法》能够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现在的住房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作为二次房改上书者,61岁的辽宁省外经贸厅退休干部李明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对自己的成果得到众多代表的认同深感欣慰。

  “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面对目前连续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李明表示自己并不看好,“如果不能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有根本转变,所有的政策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目前房价不断上涨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对全面市场化的过度膜拜,没有认识到住房的公共产品属性。”李明表示,目前重庆等地的住房保障建设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二次房改应该以重庆为样本”。

  1 关于二次房改

  曲折的上书历程

  记者:关于二次房改,此前很多媒体(包括本报)都进行了连篇累牍地报道,此次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在你预料之中吗?

  李明:住房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民生之一,我相信两会代表肯定会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但住房制度,尤其是保障房的建设,赢得如此多两会代表的关注,有些出乎我的预料。据了解,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提案经审查立案5163件,全部提案中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438件。其中农工党中央《关于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完善住房制度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国务院成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二次房改,提出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和“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的具体方案。随后,人大代表宗庆后、迟夙生也提出住房保障及二次房改的议案,也赢得众多代表的认同和媒体的关注。

  记者:两会代表们是如何与你产生共鸣的?

  李明:从2009年10月到12月,我开始给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写信,共写了47批合计1000多封信,希望通过两会代表来推动二次房改及住房保障立法的工作。第一个反馈的是致公党中央常委、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朱开慧。她在11月3日就回电表示她想今年将“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和“推进三三制房改”的建议作为议案。随后,迟夙生、何仁春、沈健、宗庆后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回信,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也让秘书打来电话,对我提出的二次房改构想表示支持。

  迟夙生说刚刚看完电视剧《蜗居》,于是想到了更多的年轻人,高房价让他们失去了很多机会。我想许多代表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记者:他们的提案和你最初的设想有差异吗?

  李明:应该说代表们都花了非常大的心血进行调查研究,然后进行完善。1月2日,迟夙生就邀请我到齐齐哈尔,他集合了30多名律师,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讨论了5个多小时,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将原来6章29条的草稿扩充到10章54条,形成了《住房保障法草案建议稿》。

  这个提案共有12000多字,其中有6000多字是提案的依据,工作人员也称其是少见的万言议案。这一议案最后赢得了许多代表的认同,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有11位律师,其中有7位参与了议案的联合署名,其中包括政府官员、院士、工人、农民代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南英。

  2 关于调控政策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记者:对于如此受关注的提案,有关方面有没有明确的态度?

  李明:在二次房改列入本次人大会议正式议案后,我每天要接待七八家媒体的采访,电话采访更是有几十个。但作为具体负责住房制度制订和实施的部门还没有找过我或者其他代表进行过交流。

  记者:有关部门不是也在不断出台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吗?

  李明:我注意到调控政策确实在密集出台,包括最近的国19条,以及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等,但我认为,在住房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前,这样的政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两会后北京一天出现三个地王,让地价大幅提高就可以看到。

  记者:你觉得住房制度的改变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明:第一,我觉得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要改变全面市场化的指导思想,确立住房是公共产品的理念。第二,房地产不应该作为拉动GDP的支柱产业,它可以拉动建筑等相关产业,但本身不能脱离民生的理念。第三,在制度上要确保中低收入阶层对住房的基本需求。第四,要落实到法律的程度来推动和保障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