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2)
2010年01月21日 14:38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举办世博会”这一全新话题,引起了北京的高度重视

  时光回溯到1984年9月。

  在北京一年里最明朗的季节,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经济考察团来了。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在北京会见了考察团一行。考察团里有两位不一般的人物:日本著名的世博会专家堺屋太一先生和经济学家竹内宏先生。

  身为经济学家的堺屋太一在日本有“世博会之父”之称。大阪、筑波等世界博览会都是他参与策划的。后来,他还成了日本小渊内阁的企划厅厅长。竹内宏也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俩向王震提出,中国应该举办世界博览会。

  这个颇有新意的建议,立即得到王震的高度重视。稍作思考后,王震说,上海是最有条件来举办世博会的。

  堺屋太一先生表示,愿意协助中国在上海举办国际博览会。

  堺屋太一先生十分熟悉举办世界博览会的程序和规划,也十分了解世博会的申办程序。我国政府有关方面认为堺屋太一先生的热心相助,对我们十分重要。

  北京的信息,飞速传到上海。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是汪道涵。他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关于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建议。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经济考察团一行结束在北京的访问后,来到了上海。汪道涵市长立即会见,这是他首次与堺屋太一先生见面。

  汪道涵市长认真倾听了堺屋太一先生和竹内宏先生对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建议后,说了一句当事人至今忘不了的名言:“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个题目已经定了,现在需要立意。”

  汪道涵是上海市领导里,第一个十分明确地把承办世博会作为一项工作确定下来的人。

  得到了善意回应的堺屋太一先生和竹内宏先生深受鼓舞。回国后,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上海世博会可行性调查团”。

  随后,在1985年2月、4月、7月和9月,“上海世博会可行性调查团”先后四次派员来上海召开筹备世博会的各类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这些工作,当时汪道涵市长委托夏禹龙作为联络人,由上海社会科学院负责接待并一同考察调研。

  从1985年开始,上海就进行了一系列举办世博会的预可行性研究。

  我们今天对上海世博会意义的认识已经有了新的深化。但当时,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还只有短短7年,国门打开还不久,对世界的了解也远比现在粗浅得多。但上海要向世界敞开大门、更多地汲取全人类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

  最初设想:1994年在浦东花木地区举办上海世博会

  从1984年9月上海世博会的立意开始,到2010年5月正式举办,总共经历了26年。

  客观地说,这26年的历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组成。其间,有过不同的阶段,有飞跃,也有迟滞,但每个阶段都为正式举办上海世博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都是托起百尺高台的夯土。细细打量,我们不难在100天后将要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找见26年前最初设想、立意、规划等等的萌芽和延续。

  夏禹龙、郁鸿胜向记者介绍说,上海的有关部门为了举办世博会,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1984年9月以后,受市政府委托,由市科委牵头,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交通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系统地对上海举办世博会进行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深入研究,1985年10月形成了一个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址是预可行性报告必须回答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究竟在哪里开?

  报告首先明确了世博会选址的五个原则:一是须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合理,有必要的用地规模和发展余地;二是要求征地容易,拆迁量较少,市政公用设施能同步建设,投资不能过大;三是有较好的环境质量,周围无三废污染源;四是能综合解决交通集散、停车等问题,与市中心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五是会后能充分利用,发挥综合功能,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结合。

  根据以上原则,当时初步选址有闵行东、西两侧,浦东花木,漕河泾和嘉定等五块地方。经筛选后,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浦东花木地区。原因是,花木镇距人民广场只有7公里,是一片几未开垦的处女地,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比较日本筑波、韩国大田等亚洲城市举办的博览会,都在离城市中心50~80公里的地方,比较偏僻。因此选择在浦东花木地区举办世博会,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但直线距离近,并不等于交通便捷。如果在浦东花木地区举办上海世博会,马上就会面临越江通道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上海市区连接浦东浦西的仅有打浦路隧道一条越江通道。越江交通主要依赖摆渡。而上海又是一个多雾的城市,大雾天气时黄浦江上的渡船往往全线停航。一旦停航,成千上万等待过江的市民只能拥堵在轮渡站的入口铁门外,安全隐患极大。有时甚至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等到大雾散去才能通航。如果举办上海世博会,有专家估算,每天人流约30万~50万人左右;而比较“可靠”的隧道每天只能运送8万人。因此,举办上海博览会,就必须建造黄浦江大桥。而且造一座大桥不够,至少要造两座。同时,越江隧道也远远不够。

  上海当时已经认识到,要举办世博会,首先必须解决越江交通这个瓶颈问题。于是就提出要规划和建设黄浦江大桥。这样,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间就要后延,后延到什么时候?当初有一个基本想法,就是以何时能完成越江通道的工程为期限。在1985年10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浦东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要建设黄浦江大桥,一般需要6~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当初设想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间,拟为1994年。这时正值新中国成立45周年。

  次年7月,以上海浦东开发联合咨询组、博览会专题小组的名义,形成了《关于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设想(研究报告)》。为第二阶段的上海举办世博会项目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