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3)
2010年01月21日 14:38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成功举办世博会是一个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当年认为最大的困难,现在看反而不难了

  26年后的今天,夏禹龙、郁鸿胜两位当事人感慨地说:“举办世博会,遇到的难题远比当初设想、分析的要多得多。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认为最大的瓶颈——造大桥、建隧道,都不难了。”

  “但当初确实早就把举办世博会和浦东的开发开放联系在一起了。”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工作的郁鸿胜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我们确实是希望通过世博会来带动浦东的改革开放;而现在,是浦东改革开放的成功,为世博会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郁鸿胜特别强调不应该忘记那时还在上海市委党校任教、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已故的陈志龙先生。198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民间性质的上海浦东开发研究所,陈志龙任所长。浦东开发研究所的成员大多是来自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青年。陈志龙先生那时为浦东开发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研究工作。浦东要举办世博会、要建大桥和隧道,上海的专家和学者都很兴奋,举行了一些研讨会和课题研究。但这些研究工作,那时并不被大家普遍理解。浦东开发研究所连个办公场地都没有,有不少人认为,浦东开发还很遥远。要特别感谢的是那时任上海沪东造船厂党委副书记、后任沪东造船集团总裁,已故的顾宝龙先生。为解燃眉之急,顾宝龙主动腾出厂办公大楼六层的办公用房。当时在那里召开了许多关于浦东开发开放与举办世博会的研讨会,提出的许多观点、建议被市委、市政府所重视。

  此刻重提陈志龙、顾宝龙先生所作的贡献,既是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怀念,也说明开发开放浦东、举办世博会,让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不是出于“行政命令”,而是民心所向。

  曾参加了1992年关于上海举办世博会项目准备阶段规划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郁鸿胜,对当时所做的一切,记忆犹新。

  上海市计划委员会1993年2月20日完成的《关于上海举办1999年世界博览会的设想》报告,是在以往基础上,又一次深入探讨和研究。

  与最初的立意阶段相比,不仅上海,全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已发生巨变。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党的十四大提出,上海要努力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即长江流域的龙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上海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上海开始将中国申办世博会、上海承办世博会看成是一项强国工程、世纪工程、发展工程、开放工程和标志工程。举办上海世博会提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上海市计划委员会1993年2月的设想报告中,建议1999年举办上海世博会,并提议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高科技合作”。主要内容是开发宇宙空间,向海洋进军,解决能源、资源匮乏矛盾,保护环境,征服疾病,解决城市发展和人口问题。当时设想的世博会规模是总参观人数在5400万人次左右。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其实在最初的立意阶段还考虑过“中西方文化的技术交流,为人类美好的未来”,到现在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确实是经过了长期反复的酝酿和考虑后才逐步成熟的。上海世博会从初创阶段起就凝聚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北京到上海的无数人的心血。

  “我相信会有100万日本游客来看上海世博会,我自己会去看100次”

  几经辗转,本报驻东京记者 终于赶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之前,在东京独家采访了堺屋太一先生。

  记者感兴趣的是,堺屋先生首次向中国建议举办世博会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到处百废待兴。就是上海,当时城市建设也相当落后。“堺屋先生,您是怎么想到建议中国举办世博会的?是什么让您对中国有这么大的信任?”

  堺屋先生的回答非常睿智:“我的家乡是大阪,大阪在1970年举办了世博会,但其实在1963年就形成了提案并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而大阪世博会成功举办的最终结果,就是向全世界展现了战后百废待兴的日本通过不懈努力迅速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全新面貌。

  “我虽然是第一位建言中国应该举办世博会的人,但如何成功举办世博会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世博会被称为‘经济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但就内涵来说远比奥运会盛大和丰富。世博会是基于国家间条约举办的国际盛事,往往会成为推动举办国振兴文化和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而通过举办世博会也可以使举办国全面提升技术发展水平和完善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软硬件建设,因此能够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宽广的国际交流视野。我坚信中国必将具备这些必要条件和实力,因此从1984年至今一直坚信中国能够成功地举办世博会。”

  堺屋先生告诉记者,26年来,他已访问中国20次,并在访问中经常与中国政府首脑和上海市领导就世博话题进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2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

  说起在帮助中国申办世博的过程中,与汪道涵先生结下的非常深厚的友谊,他深情地说:“汪道涵先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从1984年第一次与汪道涵先生见面到2003年汪先生过世,近20年我们见面13次,其中6次是我在日本接待汪先生,有7次是在中国。

  “在近20年的交往中,我印象中的汪先生是一位能够描画梦想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仅拥有梦想,而且力图使之成为现实。”

  堺屋先生还告诉我们,他作为上海世博会日本企业馆的代表仍在继续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作着贡献。他介绍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日本企业馆的主题是“来自日本的美好生活”,因为日本城市的生活水准较一般国家来说稍高一些,因此日本企业馆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向大家展示如何使生活更丰富多彩,这也将成为日本为本届上海世博作贡献的一个方面。希望参观者能够在日本企业馆真正体验到更好的生活。

  企业联合出展参加上海世博会,日本企业馆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第一次。2007年围绕日本企业馆出展计划,堺屋先生访问了中国并与上海市领导会谈,得到了大力支持,其后上海、中国台湾及韩国等也相继推出了联合企业馆。可以说联合企业馆的出现使上海世博会集结了更多样的人才和更多样的文化,更加丰富了上海世博会的内涵。

  作为上海世博会日本企业馆的代表,堺屋先生主要负责日本企业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及协调资金调配等工作。目前日本企业馆的各项工作都已经接近尾声,他希望它能成为最具人气的展馆之一。

  记者欢迎堺屋先生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时再次访问上海,堺屋先生笑着说:“在我的家乡大阪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我一共参观了100次。因此我已经立下了目标,也要参观上海世博会100次。”

  他殷切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改变,使世界更真切地认识崭新中国的勃勃生机,就像当年大阪世博会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一样。

  他还建议说,成功举办世博会,软件服务的完善也至关重要,必须在安全世博与享受世博间找到平衡,必须确保参观者能够真正体会到世博会带给人的乐趣。同时也希望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促进中日两国企业交流合作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对于日本游客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人数预测,堺屋先生乐观地表示:“一定会超过100万人。”(郑蔚 丛云峰)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