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志愿者集结力保世博平安 “左行右立”有改观(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申城志愿者集结力保世博平安 “左行右立”有改观(2)
2010年02月02日 09:56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铁:关键是高峰时段不乱

  【记者亲历】

  现象一:“先下后上”未成风

  1月29日上午9点,记者在中山公园地铁站看到,候车秩序总体较好,乘客按照分界线自动排成两列,并在中间留出下客通道,不过依然有个别人站在“下客区”候车。2分钟后,列车进站,工作人员用喇叭不停宣传:“请先下后上,有序乘车。”大多乘客也自觉遵守,不过还没等人完全下车,一个女孩就硬是迎着人群往车里挤,这一“示范”,后面几人立刻“效尤”。“让我先下去啊!”一中年妇女很不高兴地嚷着,左冲右突往外挤。

  现象二:“左行右立”有改观

  9点15分,记者来到静安寺地铁站。此时地铁里依然挤满了匆匆赶路的人。有好几个青年志愿者,举着“左行右立”的牌子,站在自动扶梯边上。很多乘客看到了,自觉站在自动扶梯右边。不过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人实在太多,还是有不少人站在了自动扶梯左边的通行区,一时间,自动扶梯上几乎站满了人。一位乘客表示:“着急的人,为什么不能爬楼梯?”

  应该说,相比以前,左行右立已经有了改观。这位乘客的话也值得深思,如果中间的楼梯并不拥挤,那有能力的人是可以多走走楼梯,给他人方便。当然,自动扶梯上的左边,也应该动起来、“行”起来,增加流动为大家。

  现象三:“对冲”情况仍存在

  9点30分,地铁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记者发现,滚滚人流中,对冲情况仍时有发生。几名男子大约想从2号线换乘1号线,却没有严格按照换乘指示行走,结果总是碰上迎面而来的换乘乘客,几个人不时用手“拨开”人群,嘴里说着“让让”,对面的乘客只好放慢脚步,向侧面让开。工作人员吁请乘客,尽量严格按照指示牌和分隔线行进,尽可能少些对冲。

  【点评】

  地铁目前是上海市民上下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速度快,能保证时间,成了很多上班族首选地铁的重要理由。不过,在本就拥挤的高峰时段,没有完全遏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未免让人心生遗憾。

  所谓欲速则不达。争抢上车,和人“对冲”本是希望能更快,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让文明乘车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需加强宣传,另一方面需加强现场疏导和管理。在香港生活了10年的王小姐介绍,在生活节奏很快的香港,不少人乘自动扶梯是“走”而非“站”,大大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手记

  过渡时期,能否加强第三方志愿者力量

  秩序文明,依靠市民的自觉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这个道理人人皆明。问题在于,在市民的自觉性一时达不到普遍的高水平、管理部门也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秩序文明?

  无疑,此刻,志愿者的力量显得如此重要。

  就像世博志愿者的口号:“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这个城市中,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上街头,牺牲休息时间,义务地为大家服务:无论是在地铁里举牌倡导“左行右立”,还是在路口戴着帽子挥舞小旗,协助指挥交通,抑或是在社区里进行文明宣传……他们的存在,让人觉得亲切温暖。

  不过,潜力还可以继续深挖。

  一是数量上的深挖。在组织志愿者方面,除了政府动员,企业和社会的力量也完全可以考虑。今年1月1日,隶属上海志愿者协会的中智上海白领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正式成立,将在2月25日——世博年第二个公共秩序日,向全市白领发出文明驾车倡议。据总队长王慧介绍,这支以外企白领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有望在世博会前达到9万人;更宏大的理想是,在2011年前达到20万人,覆盖全上海有志白领,广泛服务于交通路口、街道社区。

  二是内涵上的深挖。志愿者队伍理应更常态化而非应景化。怎样可以更加紧密有序,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目前正在探索的志愿者积分,设置一些小小的奖励,都是值得肯定的探索。怎样能使服务更加有效,安排更有针对性?比如交通文明志愿者,能不能由交警部门、热心市民、媒体等信息灵通的组织进行信息汇总,针对一些秩序相对落后的路口,安排就近或有意能来的志愿者,加强这些“次重点区域”的管理?再比如,外国人多的地方,选拔有外语优势的志愿者……深挖志愿之力,最终的指向是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的普遍提高。

  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服务他人的同时,我也在服务自己。在劝导他人勿闯红灯时,更会反思,我曾经有过的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羞愧,多么危险!”志愿者,其实又是一种双向服务。在狠抓秩序文明之时,是一剂良药;从长远看,更是一面镜子。(周楠)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