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小额贷今年破千亿 "额"不在小"及时"则灵(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邮储小额贷今年破千亿 "额"不在小"及时"则灵(2)

2010年10月22日 09: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创新产品解放小企业“抵押物”束缚

  据统计,90%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受到抵押物的约束。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融资速度的问题外还被抵押物而束缚,邮储银行在该问题上也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赖志红表示,邮储银行针对“无房产、无抵押物、有资金需求”的微小企业主,提供联保型和保证型两种小额贷款业务品种;针对需要充分有效发挥自有资源(如房产、商铺经营权等)的中小企业,提供个人商务贷款业务解决融资困难服务方案。而针对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邮储银行采取“小作坊+信贷工厂”的模式,目前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佛山、江门、潮州、韶关等地设立小企业信贷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服务。

  她也坦承,由于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分布千差万别,因此邮储银行也针对不同地区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她举例称,目前邮储银行在广东省内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云浮石材行业抵押贷款产品、茂名渔船抵押贷款,这些“接地气”的信贷产品一推出立刻获得了当地客户的欢迎。她透露,目前货单质押、保理业务等产品也在设计之中,类似产品也将适时上市。

  扩张性贷款需求更易获得支持

  据介绍,邮储银行的放贷领域遍布多个行业,覆盖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日用品、烟草批发零售等多个中小企业密集的领域。小额贷款在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帮助企业顺利跨过创业初期的瓶颈。如果你是创业大军的一员,也同样受资金限制经营发展的困扰,那么赖志红的建议也许能具有启发性作用。

  她表示,站在银行风险控制的角度,信用良好,拥有保证人或抵押物的客户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作为创业者,银行在审核时会综合考虑其经营行业的成长性,企业运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当然,创业人最好拥有6个月以上的持续经营数据和信息,创业人前期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赖志红表示,在信息相对完整真实、个人信用记录良好,企业前景明确的情况下,创业者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而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不仅是资金上的协助,还包括在财务管理、企业发展规划上的综合服务。

  案例

  危急之处显身手

  来自湖南的程先生在东莞经营一家模具钢材厂。经过5年的打拼,工厂规模已经成长到年销售500万元左右。当今年钢材出现降价情况时,程先生希望抓住这一机会买进一批钢材为日后的订单做储备。令程先生苦恼的是,多家银行告知从申请贷款到最后获批拿到贷款需要20天以上的时间,钢材市场价格瞬息万变,银行贷款“远水解不了近渴”。

  正当程先生四处奔波寻找资金之时,他发现了邮储银行推出小额贷款具有“无需抵押,快速放款”的特点。于今年4月20日,程先生拨通了我行的业务电话进行了业务咨询,很快我行信贷员就到程先生工厂进行调查,由于程先生良好的资质,3天后就拿到了贷款。拿到贷款后,程先生感动地对信贷员说:“银行3天放款的承诺对企业而言真是‘及时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

  案例

  打破资金回收周期困境

  “开厂当老板最像传统意义上的创业,不过小企业要生存、成长,其艰辛真是外人难以理解的。”这是一位来自佛山三水煤炭企业总经理的心声,摆在小企业面前第一道门槛便是资金,面对经营不稳定、无房产的起步阶段,小企业要从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

  伍先生在煤炭企业担任管理人员有近12年的经验,2001年开始他下海成立电力燃料公司。尽管伍先生的公司拥有稳定的供销客户资源,企业在业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资金周转周期过长却令伍先生苦恼,公司经营规模迟迟得不到扩大。

  通常企业进货付款周期一般为20日,供应方和需求方支付期相隔10天,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必须先由燃料公司垫资,这样使得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伍经理曾多次到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面向小企业贷款额度通常在500万元以上,提供类似伍先生50万-200万贷款需求的产品几乎没有。

  邮储银行客户经理了解了伍先生的需求之后迅速对其企业展开调查。得知企业在当地市场份额占80%,颇具竞争力,其贷款申请信息反馈迅速被反馈给邮储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中心。在初审通过的当天,邮储银行信贷经理便展开上门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家电力燃料公司存在报表欠缺、信息不足的缺陷,信贷经理通过重点实地调查经营情况,了解到企业生产、营销、资金运转等信息对该企业予以考察,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最终伍先生的贷款申请获得通过,而在银行贷款的帮助下,伍先生解决了“资金过渡期”的约束,企业经营规模得以更上一层楼。 南都记者 王晶晶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