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班大行网点 银行承诺世博后特色服务不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记者探班大行网点 银行承诺世博后特色服务不变

2010年10月29日 14:30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世博会马上就要闭幕,无论园区内外,各家银行的金融服务都经历了超大人流的考验。记者近日探班了沪上四家银行十六个网点,发现虽然人流逐渐回归到正常数量,但银行方面承诺,世博会后,各家网点的特色金融服务依然将延续下去。

  交 行

  园内银行未发生一起重大有责投诉自助机具累计交易金额达4.22亿元

  记者率先来到的是交行世博园区内的网点,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的服务主窗口银行,交行是惟一一家进园区的银行。

  截至目前,世博园区内的金融服务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重大有责投诉,未发生一起重大系统故障。据交行上海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该行在世博园区内为游客提供了营业网点、自助机群、外币代兑点、商户POS服务等多个服务点,涉及存取款、银行卡、夜间金库、零钞兑换以及世博类金融产品销售等多项业务品种,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世博期间现金供应保障计划,规划了上门收款路线;推出了夜间金库服务项目,为园区商户提供24小时寄包服务;完善世博园区的收单网络建设,在世博园区安装POS机具3800余台;创新推出了具有银行卡支付功能的自动售货机和世博商务绿色电子化对账单系统;在开放网点提供外币兑换业务和全市所有ATM机接受外卡取现服务的同时,又在世博园区建立了7家外币代兑点和在园区周边网点增设2台外币兑换机,并开设网点绿色通道(专窗),确保客户外币兑换业务需求……

  截至9月30日,世博园区内现金类自助机具累计交易笔数达51万余笔,累计交易金额达4.22亿元。

  交行世博三支行展示未来的银行馆

  记者注意到,在世博三支行内,开辟了一片交通银行展示区与客户互动体验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开园以来,接待好几十万人次的参观游客。

  在展示区里可以通过观看未来短片,体验未来银行带给我们的惊喜与便利,交通银行电子银行以及居家服务的发展方向,大大降低了对物理性网点的依赖,本身就是对低碳、绿色理念的一个实践。

  而在客户互动体验区里,一个“银行卡定制”的互动环节让游客充满乐趣。游客可在触摸屏中一张交通银行的空白卡面上随意涂鸦,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指纹静脉采集器进行活体加密。随后,这张和银行卡材质完全相同的卡片将在一分钟内完成制卡过程。

  此外,网点内的通风系统、光照系统会根据从银行内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适时调节温度、湿度,以达到最佳感觉,而每个时段的客户人数也在曲线图上直观体现。

  农 行

  为世博金融服务沪上银行改建搬迁

  虽然上海世博会今年5月开园,但银行业的准备却早就开始了。记者从农行上海分行了解到,今年以来,全行完成改建和搬迁网点45个,其中列入分行整体改建和搬迁项目12个、支行零星工程和修理项目33个。

  与此同时,农行自助银行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全行自助银行累计达到267家,比年初新增22家。其中:附行式自助银行累计达到199家,比年初新增17家;离行式自助银行累计达到68家,比年初新增5家。各营业网点人性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行有240多家网点门前设置了无障碍通道,部分受物业条件限制的网点也积极采取弥补措施,主动为残障人士提供温馨助残电话服务,切实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营业大厅内还专门配备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使客户真正体验到农行“客户至上”的服务。

  28分钟完成20多个币种兑换

  世博期间,20多个来自塞浦路斯、希腊、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外宾作为世博会欧洲场馆的演员必须要在30分钟内,完成每个人的外币兑换业务,然后到指定地点集合出发,前往世博会演出。

  大堂经理张卫红和导储员张倩分头引导这些外宾填写结汇单,边指导他们,边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以减少柜面直接操作时间。

  而在世博前夕,上海分行已经组织了柜面英语培训,而洋泾支行考虑到50米外就有一个世博指定涉外接待宾馆,特意强化了常用的外汇业务英语学习,此刻,学习效果立刻体现了出来。

  根据预案,网点经理立刻安排备用的外汇业务窗口紧急启动,和原来的外汇业务窗口一起,开辟为绿色通道,把外币兑换能力增加了一倍。可是,当天正巧有一期凭证式国债到期,很多附近的老年居民来网点办理国债转存业务,再加上普通的银行卡现金存取业务,一时间,柜面业务量压力很大。大堂经理张卫红一边细心地服务外宾,一边不住地向居民客户解释,并引导他们使用自助机具,来分流柜台压力。分行洋泾支行仅用了28分钟,所有业务办理完毕。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