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 新兴市场面临考验

2010年11月04日 20: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日凌晨,美联储如期重启量化宽松,且规模略超预期。“弱势美元”政策的延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美国股市走高,人民币兑美元也随即上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可能性的降低,将会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面临更大规模资金流入风险的考验。

  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如期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这是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

  对于其政策目标和用意,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表示,希望通过第二轮量化宽松来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逊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和面临的通缩风险。

  “美联储的这一决定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澳新银行经济分析师刘利说,美联储此前已经向市场投放大规模流动性,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步降低。“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衰退,美联储只能再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降低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以增加企业信心、促进就业。”

  过去的一个月中,美国重启量化宽松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焦点以及最大的不确定性所在。而随着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尘埃落定”,市场摆脱了胶着状态。美元跌破前期强力支撑位76.50,非美货币则纷纷应声上扬。4日,欧元兑美元上涨104点,澳元兑美元在1.0水平交易,英镑兑美元升幅超过50点,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也随之大幅走高110个基点至6.6708。

  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美元人气依然偏空,只有突破80.50一线才能摆脱下行,而目前美指与这一水平相去甚远,短期内转势机会渺茫。中长期而言,美联储再度宽松则意味着“弱势美元”政策的延续。

  不过,市场人士也并不认为美元会在更长的时期内维持颓势。“制造通胀和货币贬值往往是美国缓解经济失衡的重要手段。”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杨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通过货币贬值实现促出口、防通缩的目标后,美元也可能再度走强。”

  在公布购买国债的计划的同时,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0-0.25%的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双管齐下的政策降低了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也同时令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大规模资本流入的风险。

  在杨辉看来,本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背景相较于2008年已有很大差异。“现阶段全球银行资产负债表已明显修复,因此这次数量宽松和低利率政策的延续将导致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

  针对亚洲面临的大规模资本流入风险,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建议,中国应筑起多道防线去管理流动性,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并放宽资本流出的管制。

  专家还提醒,弱势美元和流动性泛滥将助涨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从而使全球经济面临更为严峻的通胀风险。

  专家的这一担心显然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出炉的中国10月份PMI指数达到54.7,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三月大幅上升,成为对PMI指数上升贡献最为明显的分类指数。

  安邦咨询董事长陈功表示,不断攀升的购进价格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成本压力,这种压力会传导至下游的消费者价格。他提醒说,应警惕大规模资金涌向新兴市场导致的资产价格扭曲,以及由此给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在中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的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尤为引人关注。除了收紧货币政策以外,人民币升值也被业内人士视为抵御通胀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10月一度出现快速升值,并在10月15日创下6.6497的汇改以来高点。不过,近期人民币升值势头已明显减弱,并一度回落至6.69下方。市场人士认为,这对备受升值困扰的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在3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以专栏的形式对“有效汇率”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对打消市场担忧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央行指出,当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贸易计价货币也随之逐步多元化,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对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更具参考意义。(记者有之炘、潘清、华晔迪)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砚】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