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加息风声刺激提前还贷 银行提醒不要盲目跟风

2010年11月30日 14:1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算算现在利息又涨了,趁着自己有闲钱,赶紧把房贷还了吧。”昨日市民舒先生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火烧火燎地赶到交通银行打算还清所有的房贷。记者昨日走访多家银行获悉,近日到银行咨询和办理提前还贷的市民出现增多势头。“不少市民表示担心接下来还会加息。”

  舒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欠银行的贷款其实数量不算多,还有26万元左右,共计还要还15年左右。“按照我和银行签订的合同,预约提前还贷只有两次机会,前几年已经预约过一次,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舒先生说。他得将其他银行账户中的钱倒腾进还款的账户,还得等着爱人把另外一个账户上的钱也转过来。

  “等待的时候我和其他人聊了聊天,发现不少人最近都在考虑是否要提前还贷。”舒先生说,决定提前还贷也是无奈之举,他们两口子算计着以后有了孩子花费还会更大,压力也会增加,不如先还了房贷再努力赚钱。

  在农业银行一家网点,大堂经理建议,市民还是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安排还贷周期。“其实计算下来,加息之后大部分市民房贷月供增加得并不多,也就几十元。”

  “加息了,我的房贷利率是不是立刻就跟着涨?”昨日在建行一家营业网点,市民张女士拉着老伴一进门就忙找工作人员咨询。

  和张女士一样,还有不少市民对于自己的房贷利率何时上涨也并不了解。

  据一位大堂经理介绍,房贷利率调整时间要根据个人与银行签订的按揭合同来确定。如遇央行利率调整,银行一般会在次年的1月1日进行同向调整,也有可能在央行调整后下一个自然月的1日就进行调整,具体要根据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调整周期来定。

  【算账】

  早还30万可省利息近16万

  提前还款能为借款人节省多少利息呢?伟嘉安捷市场分析师昨天举例,借款人霍先生剩余还款额为68万元,剩余还款年限为15年,他打算在年底前提前还款30万元。提前还款后,霍先生每月月供减少2554.32元,提前还贷可节省总利息159777.15元。

  【小提示】

  四类贷款人不宜提前还

  由于担心年底前再加息,不少手里有余钱的借款人开始思量着是不是该提前还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借款人都适合提前还款的。伟嘉安捷分析师吴昊指出,四类正在还款的借款人不适合提前还贷。

  第一类,首套房贷客户不宜提前还款。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对于房贷贷款人来说,加息因素通常都是“小头”,利率折扣才是“大头”。以此次5年期以上贷款加息20个基点为例,如果再以同样的幅度再加5次息,贷款基准利率达到7.14%,七折后为5.0%,仍低于现行利率的八五折5.22%。

  第二类,公积金等额本息还款已到还款中期。如果是使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借款人,还款年数已接近还款中期,这时选择提前还款也不太适合。等额本息还款是每月还款总额固定,其中还款本金递增,还款利息递减,也就是说借款人前期还的利息比重较大,本金比重较小。如果借款人到还款中期再选择提前还贷的话,已经偿还了大部分的利息,提前还款的部分则更多的是本金,这种情况再选择提前还贷的话意义不大。

  第三类,公积金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等额本金是将贷款额总额平分成本金,根据所剩本金计算还款利息,随着还款时间的增加,所剩本金减少,还款利息也越来越少,当还款期超过1/3时,其实借款人已还了一半的利息,再选择提前还贷的话,偿还的更多是本金,不能有效地节省利息支出。

  第四类,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但如果借款人只是将资金存于银行,近期内无投资计划,则可选择提前还贷。

  【专家支招】

  手握余钱 不提前还贷能干嘛

  “我年底会有一笔年终奖,正在考虑提前还贷。”昨天,不少市民表达了提前还房贷的想法。多位专家对此表示,提前还贷并非所有贷款购房者都适用,贷款购房人可以考虑手头的资金是否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招商银行高级理财顾问宋然认为,一些银行、券商短期理财产品收益以及债券、债基、黄金等收益率,还达不到6.14%的房贷利率水平,因此都不理想。如果投资金额较多,“可以考虑购买一些保本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有8%到9%,比房贷利率高些。”

  此外,目前多数机构对明年股市判断较乐观,认为存在一定投资机会,有经验、能承受风险的投资者不妨尝试进入股市。专家同时提示,有的投资者经验不足,在股市追涨杀跌,最终一无所获,还有可能将买房的资金套牢。

  玖富理财投资研究部经理唐珣表示,如果自己不会选股,可以定投基金。最近3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年化收益都还行。(耿诺 沈衍琪 刘宇鑫 窦红梅 实习生 黄魏巍 乔萌洁 董德)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