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央行频繁“出手”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步伐加快(2)

2010年12月01日 08: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来自国内外的流动性非常大,并正成为通胀继续演变的重要因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早已明确释放,但政策需要累积才能出效果,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将提高。从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央行政策出台节奏、银行进行政策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综合判断,央行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美、日突然采取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时再度加息,会激发热钱大量流入,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们在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就业环境都会大受影响;另外,加息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外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出于上述这些问题的考虑,我们不便于连续加息,防止负面的累积效应。

  显然,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一工具恐怕难以完全应对经济形势,应辅以多种手段灵活有效地加以调控。一方面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地及时进行切换,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的组合发力,应对风险。

  政策:

  灵活进行及时切换

  日前,央行官员已表示将灵活运用传统工具,可能还会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建立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实际上,从年内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对部分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的举动看,货币当局的政策重心正在发生变化。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已首次将防通胀列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前加以陈述;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份在出席国际会议时也提出,在多个目标无法同时达到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相机而动,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改变和切换。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已基本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成熟条件下,可考虑转向稳健甚至审慎。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基于我国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巩固;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且仍有进一步上涨可能;我国失业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我国贸易顺差增速由负转正,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不断回落,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上升等因素,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完成使命,在当前的形势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有必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即货币政策应该逐步回归常态,而这种“常态”就是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在含义也不完全相同。在实际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过程中,有时候政策是扩张的,有时候是紧缩的,有时候是真正稳健的。从更长远看,“十二五”总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从目前情况看,流动性过多、通胀压力、不良贷款、资产泡沫等周期性宏观风险,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蕴藏的潜在风险考验着中国的宏观调控。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也正在根据经济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和切换。未来一段时间,管理通胀预期和加强流动性管理是重中之重。预计下一阶段除了货币政策施展组合拳外,还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化解风险提供良好的支撑。(李倩)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