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解析2010年中国银行业十大焦点事件

2010年12月21日 13:33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大行配股融资1667亿元

  A股公众股东“输血”仅60亿元

  由于来自去年的天量放贷以及今年监管层资本“红线”的双重压力,银行资本金需求陡增,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充实资本金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经之路。

  就在农行今年选择首发融资之后,其余已上市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大行“A+H”配股计划也宣告启动。

  11.5%(最新资本充足率指标)+9.6万亿元(2009年放贷数额),当这两个看似天壤之别的数字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各家银行的融资需求自然空前高涨。今年,工、中、建分别推出各自A+H股的再融资方案。最终,工行配股融资450亿元,建行配股融资617亿元,中行配股融资600亿元,三大行合计1667亿元。

  尽管各家银行再融资规模不一,但目的却高度一致,那就是通过再融资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心头隐忧,而这种情况在去年天量信贷的情况下愈加显得突出。在管理层悄然提高资本充足率指标后,上市银行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虽然近1700亿元的再融资数额高得惊人,但仔细分析三大行的再融资方案可以发现,其实际从A股市场融资规模却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出资认购工行318亿元,留给其他股东的融资金额仅132亿元,其中面向A股其他股东仅20亿元。中行在A股市场由于大股东汇金公司持股比例为96.40%,且汇金公司已于2010年7月承诺全额认购,认购金额约为405亿元。这即是说,本次A股配股面向其他公众股东的融资额仅15亿元。而由于A股占建行总股本的比例只有3.85%,A股融资规模也有限。三大行实际仅集体向A股普通公众股东融资60亿元。

  手握权重股“重权”

  汇金借三大行维稳资本市场

  两年来,手握国内四大银行巨额股权的中央汇金公司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

  从两年前高举“稳维”大旗的增持行动,到今年斥巨资为三大行再融资的保驾护航,上市银行乃至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均出现了汇金公司的身影。随着增持三大行及认购国有大行再融资的告一段落,未来一段时间内,汇金公司或将暂时退出舞台中心。

  作为由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汇金公司,持有着多家国内大行的巨额股份,并占据大股东之位。2008年9月18日,就在市场极度低迷之时,汇金公司曾高调宣布将在一年内增持三大行股份,以实际行动为证券市场回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随后一年间,汇金按计划大举增持三大行,共增持工行2.81亿股,约占工行总股本的0.08%;增持中行8160.7万股,约占中行总股本的0.03%;增持建行1.29亿股,约占建行已发行总股份的0.06%。在为期一年的首轮增持期过后,汇金再次宣布将启动新一轮增持,即2009年10月起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三大行。今年10月12日,工商银行公告披露,截至2010年10月8日,汇金公司本次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增持期间,汇金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3007.3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1%。中行、建行则未披露类似增持公告。

  尽管汇金公司第二轮增持力度明显减弱,但汇金公司支持国有大行的行动却依旧继续。在今年工、中、建三大行集体推出再融资方案后,汇金公司再度全力支持,并为此发行1875亿元债券“筹粮”。

  纵观两年来汇金公司的数度举动,其代表政府资产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意图明显,而今年的积极参加认购三大行再融资,也确实对缓解证券市场的恐慌起到了明显的正面作用。

  上市银行大打业绩翻身仗

  净利润同比增逾三成

  受益于规模扩张、息差持续回升、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盈利猛增。三季报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末,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248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47%。而2009年前三季度,当时的14家上市银行的合计净利润增幅还仅为2.15%。

  今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利息收入15896.81亿元,同比增长18.32%;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17.5亿元,同比增长33.1%。截止到9月末,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248亿元,同比增长32.47%,其中民生、华夏、宁波、招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100%、71.3%、70%和57.3%。

  截止到9月末,除农行、光大外,14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扩大7个基点至2.38%,农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提升幅度较大,其中华夏银行升幅达47个基点,光大银行32个基点。息差的持续扩大推动今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长。今年1-9月,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8.5%。

  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16家上市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0.12%,其中南京、北京、兴业、浦发等银行的非息净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50%。统计显示,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已达到19.66%。与传统的息差收入相比,中间业务的比例仍较小,但其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的逐渐提高,对改善上市银行收入结构有重要意义。

  从收入结构来看,工、中、建3大行以及招行的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均在2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2.64%,其中民生、浦发、兴业、北京等银行的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在50%以上。今年6月,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扩大,以及银行卡、咨询顾问、理财业务等的发展,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第三季度上市银行普遍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降,三季度末15家上市银行(不含华夏)不良率环比下降10个基点至1.18%。

  农行IPO 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收官

  光大挂牌 创下A股IPO最快纪录

  7月流火,8月流金。今年7、8月,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相继登陆A股市场,这不仅打破了A股市场将近三年未见银行股IPO的尴尬,也宣告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收官。

  此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家上市,而农行则赶上了末班车。2010年7月15日、16日,经过艰苦的筹备工作,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在当时海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农行展开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收官之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农行的上市时机、投资价值、境外战投、“三农”业务、未来前景等成为市场和投资者热议的话题。事实上,从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开始,在历时3年多的股份制改革中,农行先后完成了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重大财务重组事项,直到今年终顺利实现IPO。农行发行价为每股2.68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4.43倍。超额配售后总发行规模为255.71亿股。

  农行上市一月后的8月18日,光大银行也紧随其成功上市。公司发行价格为每股3.1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6.40倍。超额配售后最终发行数量为70亿股。从7月22日招股书披露到挂牌上市,历时仅28天,光大银行创下了A股IPO最快纪录。

  值得注意是,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均发行上市均引入了“绿鞋”机制(“超额配售选择权”),并双双使用。农业银行A+H股募资总额达221亿美元,折桂当时全球最大IPO。9月16日,光大银行也全额行使A股的超额配售权,光大银行的A股募资总额增至约217.00亿元。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