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只见政府出招不见楼市退烧 香港楼市越管越涨?

2010年11月17日 10: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过去20个月,香港楼价一路走高。尽管特区政府尽力平抑,但只见政府“出招”,不见楼市“退烧”,楼市陷入越治理越上涨的吊诡局面。

  楼市不“退烧”

  香港自2009年初走出金融海啸低谷,楼市行情便一路看涨,其中“豪宅”价格涨得最为惊人。发展商为追求利润,将中小型住房也包装成“豪宅”出售,涨价风逐渐殃及普通住宅市场。社会舆论疾呼,楼市有泡沫风险。有1997年楼市崩盘教训,特区政府对此十分警惕,2010年数度出手压抑楼市炒风。

  4月21日,政府重拳推出“9招12式”调控政策,力求通过增加房产交易透明度打击投机。香港住宅成交量应声急挫。然而,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香港楼价又明显恢复上升。

  8月13日,特区政府多个部门联手继续推出调控政策,包括增加土地与住宅供应量、禁止炒卖一手楼花、提高住宅楼宇首付比例等等,力图增加投机者成本。该政策周五公布,周末楼盘成交量即下降一半,8月16日港交所地产股全面下跌。但不到一周,房屋交易市场又一片红火。

  10月13日,特区政府推出新一期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长、中、短期的房屋措施,以期让香港楼市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再次令人费解的是,报告推出不到一周,香港楼市又完成两宗内地客在西九龙区大手扫货成交。其中,一名杭州人斥资5000万港元,买入2处豪宅,另一组温州客则花费4000万港元,买入5个单位。

  香港楼市“越规管越上涨”几乎贯穿2010全年。每一轮楼市降温政策推出不久,即被市场“消化”,房价涨得依然惊人。过去20个月,香港楼价急升47%。中型住宅价格只比历史高位低5个百分点,豪宅价格已比1997年的高峰超出9%。

  近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出台之前,香港特首率一众高官亲上火线,警告大股热钱恐将涌入,大声劝谕市民入市要当心。但是行情如此炽烈,楼市能否理性?

  难以改变的市场心理

  其实,香港高楼价并非始于近年,而是一个长期问题。开放自由的经济、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既造成房地产业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又造就了香港闻名于世的长期高楼价。

  然而,这一轮楼市爆高来得太过凶猛。热钱被认为是超高楼价的直接推手。金融海啸过后,多个经济体持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来自日本、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热钱持续涌入香港。与此同时,香港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两厢作用令楼市愈加畅旺。

  有媒体报道,仅去年前9个月,内地赴港投资移民投到香港房产上的资金高达37亿港元。热钱原本只拉高了“豪宅”价格,但发展商见有利可图,把一些中型住宅也包装成豪宅出售,炒风从此殃及普通住宅。

  压抑炒风必须动摇市场的投机心理。然而,特区政府调控显然并未对市场心理造成实质影响。

  例如,针对“9招12式”有香港媒体指出,政府已明言不准备就此立法,那么何来约束力;政府委托地监局监督执行,但该局不是执法机构,权力和资源有限,如何“巡查”执行?政府虽然采取措施,防止信贷过度,但是“地产商完全可能帮客户找到其他的贷款方式”。

  8月13日政府推出平抑楼市措施后,8月17日政府售卖2幅九龙市区地皮,被长实集团以总价76.1亿元购得,分别高出原价43.5%及98.3%,楼面地价每平方米近10万元,现场竞投气氛及成交价远胜市场预期。香港专业顾问公司高层人士坦言,这正反映出,政府新推出的楼市调控措施未能改变市场的心理。

  形成高楼价困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香港近年投入在建房的资源和土地大量减少。以前,香港每年落成住宅量约有两三万个,但是过去两年的落成量每年平均只有8000个。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坦言:“目前楼市正处于一个结合极低利率、大量流动资金和供应偏低的异常情况。”

  警钟又响

  内地房地产业借鉴香港经验起步。炒作横行,投机泛滥,这些香港楼市出现的问题,已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内地。现在香港楼市高烧不退,长期追随香港模式的内地不能不提高警惕。

  首先,香港楼市过于倚重市场。长期以来,香港楼市是“一盘活水”,居者有其屋,收入很低的市民可以申请租住公屋。政府也资助修建居屋,以大约市值一半的价格卖给有一定财力,但不足以负担商品房的“夹心层”市民。

  然而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价格一路下滑,许多人沦为“负资产”,甚至跳楼自杀。当时政府修建的大量居屋,被认为是干扰市场的主要原因。2002年居屋无限期停建,“夹心层”置业被完全推向市场。

  去年热钱抬高楼市价格,香港社会传出要求复建居屋,限制港外人士置业等规管呼吁。然而,政府多次表示,不愿介入自由市场,搞出另一次“负资产噩梦”。

  政府态度被市场解读为不会“动真格的”。于是,政府纵然开始调控,也被舆论批评“反应慢半拍”,“9招12式”更被香港权威金融报纸直指为“虚招”。当地舆论指出,楼价是社会的基础价格,与水电等性质相同,当市场明显失去理性时,不能放任市场调节。

  其次,内地各地政府往往视香港为卖地增收的榜样,但也应该看到,香港在卖地之后,付出了比卖地更多的努力。社会管理、物业管理,稳定与市场活力之间的关系方面,都要特区政府悉心处理。这些问题与卖地增收联系在一起,是必须一起考虑的责任,不能简单推给市场了事。对于仍然追随香港模式的内地各地政府来说,这也是亟待思考的一个课题。(王 昭)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