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赠港中华鲟半年死三条 饲养技术存疑(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中央赠港中华鲟半年死三条 饲养技术存疑(图)(2)
2009年01月04日 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香港海洋公园中华鲟馆2008年8月8日开幕,有市民专程为观赏中华鲟鱼而来。他们表示中华鲟馆在奥运开幕日开放,有特别意义。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资料图:据国家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表示,已经收到香港海洋公园通知,2008年6月20日国家送来的五条中华鲟中最小的一条意外死亡。国家农业部渔业局表示,由于五条中华鲟有象征奥运五环的意义,因此内地会尽快再送一条中华鲟到香港。图为新入海洋公园的五条中华鲟中的一条自由自在的游戈。 中新社发 王丽南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香港各界:为死亡的中华鲟感到不幸和惋惜

    香港特首曾荫权对“中华鲟5号”的死亡感到可惜,但他请大家不要怪责海洋公园,因为海洋公园也是第一次饲养。曾荫权说,先要听听海洋公园的解释,而最重要的,是将来内地补送一条中华鲟来后,要懂得如何珍重,可以该市民鉴赏。[详细]

    第二条赠港中华鲟因病死亡后,香港海洋公园主席盛智文表示,内地专家会在12月底来港,追查“国宝”中华鲟的死因。盛智文表示,两条“受伤”的中华鲟正在康复。他对于死去的中华鲟感到难过,但强调该园饲养中华鲟的设施足够。[详细]

    在第三条赠港中华鲟死亡之后,香港立法会有议员认为,中华鲟接二连三死亡,反映它们未必适应香港环境,建议海洋公园应考虑将剩余七条中华鲟归还内地。他又认为,海洋公园接连发生动物事故已响起警号,管理层应研究提升保育动物水平。[详细]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2009年1月3日回应海洋公园再有中华鲟死亡的事件时表示,对于这次不幸事件感到难过。发言人说,得悉海洋公园已尽力拯救,并积极处理事件,有信心海洋公园管理层,悉力寻求妥善处理方法。[详细]

    内地专家:中华鲟的饲养过程尚在摸索中前进

    2008年6月24日,国家农业部渔业局质疑香港海洋公园在处理国家送赠的中华鲟时,是否有考虑不足的地方,令其中一条死亡。发言人指出,希望海洋公园可与内地专家充分沟通,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他表示,中华鲟在动物链是有天敌的,但想不到会受到“海狼”鱼攻击咬伤。[详细]

    2008年6月25日,国家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宗民庆证实,双方同意将中华鲟与海狼放在一起。他认为事件纯属意外,焦点不应放在责任谁负的问题上。不过,农业部渔业局综合处何处长却质疑,香港海洋公园或有考虑不周之处,特别是技术处理上,但他认同不须追究责任。[详细]

    饲养中华鲟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对事件感到意外,他说公园可能有处理不周,以为人工饲养的鱼没有攻击性。他又说,中华鲟单独饲养比较好,即使是北京海洋馆都会将之分开饲养,设置专池。[详细]

    第二条赠港中华鲟死亡之后,内地专家为香港海洋公园保育中华鲟提出三项意见,包括:改善养殖条件;加强治疗防疫;减少人工操作和接触。专家称,根据海洋公园方面的汇报,该尾中华鲟主要是因外伤感染导致死亡。根据内地专家组的意见,海洋公园加紧对两尾出现相似症状的中华鲟进行治疗,并计划将其余健康的六尾中华鲟暂移到后勤动物护理设施的饲养池内。[详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估计第三条死亡中华鲟“1号”是未能适应海化环境,影响免疫系统而死亡,但具体死因仍有待解剖后确定。危起伟解释,野生中华鲟在淡水环境下生长,到半岁至一岁时会游到大海,其后又回到淡水河中产卵,称为“海化”过程。现时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华鲟是人工饲养,专家一直希望掌握这类中华鲟产卵繁殖的技术。[详细]

    内地专家指出,中华鲟面临濒危的挑战,数目已逐渐减少。而内地的繁殖都以淡水为主,香港海洋公园主要提供平台研究中华鲟在咸淡水的适应及习性,承认内地和香港至今未能突破淡水转咸水的饲养技术,减低中华鲟在海化过程因不适应而死亡的问题。[详细]

    对于为何明知香港未掌握海化技术,还要送来年纪大的中华鲟进行海化,香港海洋公园动物及教育总监吴守坚说,内地与香港是共同研究此项目,年纪大才海化是研究方向之一,好让它们年轻力壮返回海洋觅食,或者成长更佳。[详细]

[上一页] [1] [2]

【编辑:刘羡
    更多港澳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