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港坟场忆殖民地历史:日妓英军长眠处(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探秘香港坟场忆殖民地历史:日妓英军长眠处(图)(2)
2009年03月18日 14: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圣雅各布福群会项目发展主任刘李林手执郭士立牧师的画像,解释旁边的郭士立墓碑。他说,从前的人相信墓碑盖得愈高,代表离世者愈能接近天堂。(图片来源:明报)
(图片来源:明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开埠之始,香港前途未卜,刘指出当时临时政府须马上处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就是觅地埋葬在香港染病死去的英军,说罢便走到一名英国海军船长墓碑旁说:“墓碑上刻上英国海军军舰响尾蛇号,船长William Brodie因病逝世,遂葬于香港坟场,刻有1841年6月17日,死时才50多岁,有关数据已在军医文件中记录下来,里面更附有出殡时仪式的照片。”

  要数坟场内最巨大的墓碑,必属“加尔各答号”官兵纪念碑,逾2米高的碑上,上端雕上一座倒置大炮,中间部分雕上倒插的三叉及断裂的剑,四面则刻有50名死者的姓名。

  刘李林解释,大型纪念碑多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加尔各答号是海军少将西摩爵士的旗舰,载重2299吨,船上的士兵于鸦片战争期间或战死或病死,倒置大炮、倒插的三叉以及断裂的剑,表示士兵在战争中阵亡。”

  香港开埠初期吸引不少外国传教士东来,华洋杂处的法制尚未成熟,吏治败坏,透过传教士、离世官员的墓碑,更可窥探当时的社会实况,坟场内更竖立着辛亥革命烈士的无字碑。刘李林说,坟场偏远处更设立了多个女性名字的日式墓碑,大多刻上某某居士的称谓,原来在19世纪,不少日本女性来香港到摆花街一带当娼,年老时信奉佛教,最终葬于此地。

【编辑:刘羡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