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实现"深蓝"梦想可"以美为师"(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国海军实现"深蓝"梦想可"以美为师"(图)

2010年08月26日 11:3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编者按】

  美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坦言,美国海军数百年的悠久传统,远非仅有60年历史的中国海军可以比拟,中国海军最大的弱点,是缺乏有效实践航海技术的海军传统和经验。“中国人从来没有像希腊人、英国人、威尼斯人那样走向海洋。”

  如果说,百余年前发生在黄海的中日甲午海战,是对中国忽视海权的致命惩罚。那么,当前“华盛顿”号航母挑衅般地驶入黄海,则是对觉醒中的中国海权意识一记羞辱的耳光。

  与19世纪末美国海洋战略家马汉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海权思想先驱严复,忧心的正是如卡普兰所言,在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故事乏善可陈。就是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国家数百年从未间断的浩大海洋史相比,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

  那么,当前的中国如何继续郑和时的梦想?或许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华盛顿”号虚晃一枪后,固执地驶入了黄海。

  联想到1994年美国航母进入黄海时,或许有中国大批战机升空警戒,潜艇隐匿于海平面下,岸基导弹纷纷剑指黄海海面。可以料想,此刻的黄海不会风平浪静。坐在华盛顿办公室里的决策者,奉行的还是马汉的“海军制胜论”,它推动了西方的“炮舰政策”,并影响至今。

  当前的中国海军,正不断践行向蓝水进发的梦想。自2008年年底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经在印度洋上不间断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今年的3月至4月份,至少有19艘战舰穿过“第一岛链”驶入太平洋。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在南海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事演习。

  空军上校戴旭说,当自己瞩目今天中国海军高耸的桅杆,脑海里仍然晃动着郑和舰队的帆影。郑和的舰队有多大?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家荣回答,比当今美国航母编队的规模都要大。

  然而,挡在中国维护海权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或许就是当前的美国航母编队。

  美国步步为营韬略中国海

  5月18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多位具有军方背景的战略专家,发布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报告——“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报告开篇就提及中国威胁。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努力加强反介入作战能力,使美国向西太平洋投送军力的风险加剧。”

  在华盛顿的一位消息人士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这一专门针对中国的“空海一体战”理论,已经摆到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的案头,并且盖茨已经责令空海军制定具体“空海一体战”构想,空军参谋长以及海军作战部长也已经批准了这项工作。

  如果这一新的作战构想在美军中得到贯彻,那么近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反复在中国周边海域穿梭演习,以及美空军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猛禽F-22飞抵朝鲜半岛上空,都可以理解为美军实践这一构想的所作出的努力。

  华盛顿的棋局已经摆开。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海军人士告诉本报,美国相继在中国黄海、南海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是企图在中国的海洋安全命门上打下楔子。一位熟悉中国海军事务的日本政府智库学者介绍,中国海军进入外洋的线路南北共计有9条,其中6条位于津轻、大隅两海峡等日本列岛内或日本周边,受到美日的严密监视,剩下的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等南海海域的3条了。

  显然,8月8日“华盛顿”号航母编队在靠近西沙群岛的南海海域,与越南展开联合演练,8月14日停靠新加坡,以及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8月4日访问马尼拉,都是在向中国发出警告:美国有能力封锁中国的南海通道。

  在澳大利亚国防军学院卡尔·塞耶教授看来,因为中美军事摩擦升级,中国的海洋地缘局势开始恶化。他告诉本报,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军方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以为美国的实力开始衰弱。但是在美国看来,不能允许外界对美国的这种印象持续增长。

  因此,美国需要展现力量。更具机锋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军事触角,由其外交软实力引导。在前往女儿婚礼的路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于7月21日访问韩国,23日访问了越南,之后美韩“不屈的意志”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及美越南海演练跟随而至。

  以外交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相互支持的方式,全面应对中国的海上崛起,这就是美国的新战略。8月7日,美国一改多年来忽视日本邀请的做法,派遣驻日大使罗斯高调参加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纪念活动。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首相菅直人近日发表谈话,对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表示道歉。美国的目的是让美日韩成为三国同盟,为打造“亚洲版北约”做好准备。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