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完善交通干网优化线路 韩国治理城市交通见成效

2010年12月19日 09:4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韩国是世界上人均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首尔市及首都圈范围内的人口达到2200万人,每天交通出行总量在3000万人次左右,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日前,记者在韩国首都首尔采访了韩国交通研究院和首尔交通讯息中心负责人,并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韩国政府和公共交通部门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保障出行通畅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韩国交通研究院的黄常圭先生介绍说,该院是隶属于韩国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运输研究机构,对韩国交通运输政策的制定、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完善和交通科技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在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挑战,道路拥堵、停车困难、事故频发,政府强烈地意识到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制定了立足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促进包括路面公交与地铁并举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提出了“便利交通、生产交通和安全交通”三个目标理念。

  首尔交通讯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在一周的五个工作日内,首尔圈人口的交通出行大致可分为50%乘地铁、20%乘路面公交工具、30%乘私人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由此可见,公共交通和地铁在人们的交通出行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周末,开私家车出行的人比较多,韩国各地的交通拥堵状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综合韩国治理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经验,首先是建立科学的路面与地下交通管理体系,完善城市主干交通网,全面改善公交服务质量。大力推行车辆电子收费卡和交通“一卡通”以减少交通出行时间,优化公交线路,引进站台车辆到达时间预报系统、扩建公交专用道等。首尔市将公交车道按照路途远近分成不同颜色“各行其道”,同时根据地势将道路“消弯取直”,缩短路途就等于减少了堵塞的机会和出行时间。

  记者在首尔市交通讯息中心看到,每天24小时都有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监控全市的路面交通状况,及时对全市的公交车辆行驶状态、线路车间距和载客量等进行实时监控。每一辆公交车都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在全市联网的监控下,中心可以检测到车辆出入站台时间、前后车间距、车上乘客数量等,从而能够实时掌握车流的状态,各条道路的情况,灵活调配车辆。

  其次是呼吁民众自觉参与“限行日”活动。首尔市没有采取强制性限号措施,而是提倡公民“每周一个工作日不开车”,由市民自愿参加。选择参与“自限”的私家车主在前车窗贴上电子识别标签接受检查。交管部门对参加且遵守限行规定的车主提供优惠措施,如减少汽车税、油费、停车费、洗车费等。记者在首尔随机询问了几名当地人,他们都自觉自愿地响应了这一倡议。官方的统计表明,30%以上的私家车主参与到这一倡议中来。

  另外是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问题。许多韩国人在谈到城市交通堵塞时认为,停车难是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韩国有关部门着重解决住宅和城区停车难。要求新建的小区设立地下停车场,并建立各地区的停车管理体系。为加强办公区和交通阻塞区域的停车管理,在兴建地下停车场的同时,城区一些闹市区还修建了“立体式”停车楼,极大地节省了有限的空间。为鼓励市民乘坐市区公共交通工具,在首尔等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修建了大型停车场,人们将私家车存在地下停车场,转乘公交车进城,极大地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

  此外,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交通环境,建设舒适的人行道,长期不懈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韩国友人告诉记者,过去韩国人开快车、抢占公交车道、闯红灯等现象比较普遍。鉴此,交管部门和媒体开展了交通法规教育,尤其是媒体通过撰写评论文章、拍摄交通事故专题篇等,为倡导文明礼貌驾驶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在首尔和其他城市几乎没有见到私家车抢占公交线路的现象,路过人行横道,车辆总是礼让行人。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即便在首尔也没有“官车”、“特权车”抢道。韩国城市鲜有非机动车和行人与机动车争道现象,无形中为公共交通畅行创造了条件。

  当然,韩国的交通状况并非十分完美,在首尔,交通拥堵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尤其在周末,韩国人喜欢携家带口外出购物、旅行,不仅市区堵塞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城市间的旅行也往往因堵车而举步维艰。看来,彻底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是各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本报记者 刘军 柴野)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昆】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