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7个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全球17个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
2010年03月29日 15:3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发展中大国的快速发展和群体性崛起趋势,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互为因果,构成世界进步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董漫远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大国至少有17个,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沙特、土耳其、埃及、哈萨克斯坦、印尼、巴基斯坦、伊朗、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大国努力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内外战略,实现了幅度不一的较快发展。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沙特、土耳其、印尼的发展举世瞩目,这9个国家也因此成为20国集团成员,该集团被认为是“由大国构成的俱乐部”。

  发展中大国的群体诉求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发展中大国群体的一贯要求。以往,由于南北力量对比悬殊,西方大国在世界体系和国际秩序塑造方面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因而使得包括发展中大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群体难有作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大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例如中国、印度、巴西三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其他发展中大国也作出了不同贡献,这种群体性快速发展态势催生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变化。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改变,必然导致发展中大国要求跻身国际经济与政治事务的中心舞台,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仗义执言。

  大发展必然引发世界大变革和国际关系大调整,发展中大国群体成为主要推动力量。

  其一,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一道推动全球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呈现大变革。近10年来,全球主要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已不再是发达经济体所独创和独享,发展中大国亦可大显身手,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保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天工程、能源工程、通讯技术、高速交通工具、大型装备制造技术等。经过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绝大多数发展中大国步入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在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实现了中等现代化,开始扭转几百年来由西方国家掌控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局面。

  其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大变革。根据对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00年至2009年的多份研究报告的参考比对,下列数据可以说明世界经济格局所呈现的大变革:153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2%升至2008年的47%,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6%升至2008年的45%。全球30大经济体中有12个是发展中大国,其中前10大经济体中,新兴力量占了3个。一批发展中大国的率先快速发展,为广大中小国家的发展产生激励和示范作用,使它们汇入到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并通过自主发展与合作发展相结合,正在改变发展中国家群体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其三,推动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发轫变革性活力。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积极与东盟构建合作,收到互利共赢实效。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运转,这是东盟区域合作的变革性发展。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在发展中大国沙特的引领下,在积极推动阿盟和伊斯兰世界范围内互助合作的同时,主动深化与“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贸易、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合作。作为“东向政策”的组成部分,海湾合作委员会首先推进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继而再向印度、巴西、南非扩展,这些举措既促进了6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阿拉伯世界经济变革发动机的作用。

  推动大国关系大调整

  发展中大国群体既是世界大变革的推动力量,也是国际关系大调整的基本动因。

  发展中大国群体战略作用与日俱增,迫使西方大国和传统大国纷纷调整全球或区域战略,既希望借重发展中大国的力量与影响解决重大难题,也企图通过“接触”与区别对待分化发展中大国群体。

  换句话说,发展中大国群体推动大国关系出现大调整,既造成西方大国和传统大国竞相借重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态势,更催生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含义超越西方大国和传统大国范畴,使得部分发展中大国被视为“新兴大国”,它们与西方大国和传统大国的关系被公认为“大国关系的组成部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