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中华文摘》文章:孕育着希望的“巨蛋”

2008年01月16日 1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佚名

  北京西长安街路南,紧临人民大会堂西侧,在一片面积达35500平方米的人工湖中央,“漂浮”着一颗最大跨度达212米的银白色“巨蛋”——中国国家大剧院。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已经成为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回顾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过程,它始终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庞大的投资、独特的设计有着大量的争论和质疑。而且,这些争论与质疑并没有随着大剧院的竣工而停止。国家大剧院究竟是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败笔”,或许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这个“巨蛋”真正显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确实带给所有人以震撼和冲击,也给中国建筑界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眼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国家大剧院最终在历史上的定位如何,它都会在建筑师们、特别是那些曾参与设计、施工的建筑师的生命中,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安德鲁:这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作品

  “当今地球上已经没有一块土壤未被发现,那么探险只能存在人的思维领域,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所以我的建筑方案就是一条永不妥协的探索之路,而这条路的终点就是中国国家大剧院”,法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在2007年11月6日做客外交学院时这样说道。

  从这段话中,我们感觉到一种无奈与坚持。对于安德鲁来说,自从他的“巨蛋”方案在1999年7月从来自10个国家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选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时起,就陷入了质疑和指责当中。如今8年过去,时间的磨砺,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安德鲁已经看得很淡,更多的是对自己作品完成的欣喜和自豪。

  安德鲁曾经说,中国的建筑界一直存在“传统”与“现代”之争。那么,什么才是中国建筑的传统?“难道只是大屋顶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对传统很了解,那建筑师就应该知道要什么,反过来说对传统不了解,建筑师也可以放开想象的空间。最麻烦的是对传统一知半解,既体现不了传统,又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创新。其实,建筑是全人类共通的东西,这种共性,才是最重要的”。

  当初在招标时,国家大剧院业主方对设计方案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一看就是个剧院;一看就是个中国的剧院;一看就是天安门旁边的剧院”。安德鲁也曾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设计,“结果是思路被禁锢住了,设计出来的东西很不满意。后来我明白了,思路要打开,不能受字面的限制”。

  没有了束缚,建筑师的思维插上了自由的翅膀。安德鲁介绍说,在他设计之初,这就是一颗生命的种子——一颗来自非洲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和希望。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如今,国家大剧院已经伫立在长安街上,安德鲁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古老的建筑在古老的城市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古老的城市也应该能够容纳新的元素,只不过两者需要和谐。国家大剧院在精神上和北京的古老建筑是相通的。它外围的水面、树木和附近的红墙是有呼应的,它的风格是宁静的,它讲究对称美,它并不炫耀自身的独立,而是融在整体空间里。如果站在北海的白塔上向这边望来,无论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你会发现它和周边建筑是协调的,它很美”。

  作品对于建筑师而言,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它呱呱落地,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安德鲁就曾如此深情地谈道,“我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注入大剧院的每一个细部,它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作品”。

  周庆琳:这是一个梦想的实现

  2007年11月1日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7年嘉俊长沙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从1998年起负责筹建国家大剧院工程的周庆琳在演讲中激动地说:“国家大剧院的工程是我们中国人接近半个世纪的一个梦想,在经历了40多年等待之后,这个梦想基本上是实现了。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座在全世界都属于一流的,最好的剧院”。

  当然,说到国家大剧院不能回避的就是社会各界对其外观设计的质疑。周庆琳在国家大剧院的整体评价上,强调了“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建筑”。

  他说,国家大剧院诞生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当时全国、包括北京,建筑师们设计的思路很不开阔,存在许多局限。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地方,那时大多数建筑师都认为,古老的地区就应该用古老的造型。而正是在这种所谓坚持“传统”的观念下,北京、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大批的“国式建筑”,整个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明显不足。这时,国家大剧院设计的出台,确实是一种突破,也给整个领域、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就像一个大炸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几年来争论的内容——从最初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到后来的这个建筑好是好,放在这里不合适的问题,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国家大剧院使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些许转变。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京的建筑设计市场格外活跃,各种造型新颖、独特的建筑不断涌现。而我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剧院把思路打开,像‘鸟巢’和‘水立方’的方案在中国就实现不了。由此,我们要评价国家大剧院的话,就不应忽视它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傅英杰:它代表中国建筑新形象

  傅英杰,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部部长。他曾亲身参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工作。当时,他的职务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三所执行主任建筑师,负责歌剧院部分的施工图设计。

  在傅英杰看来,安德鲁的方案之所以能够获胜,由于它具有简洁、大气的特点,“而简单的体型更能体现永恒性。其他方案都过于花哨,只有这个设计能符合国家级的分量”。从视觉角度看,一般的几何形体看一眼就知道后面是什么样,但椭球形却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其曲线的弧度各不相同。因此这个设计虽然简单却又有多义性,“可以说是用基于一般人审美习惯的现代手法来表现传统方式”。

  他还说,国家大剧院的方案在国内建筑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这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房子是对公众最好的建筑教育。为什么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好,就是因为从小在那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受艺术的熏陶。”傅英杰说,公众对建筑是被动接受,建筑师盖出什么房子公众就看什么房子。如果现代建筑在北京建起来了,自然会对公众审美观产生影响。“人民大会堂是西洋古典式,后来很多地方盖大会堂都首先考虑这种风格。如果当初选择其他样式,后来各地的大会堂可能又是另一番风景”。

  傅英杰表示,“中国到了表现自己的时候。国家大剧院的兴建对整个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很明显,它代表中国建筑新形象。以前比较新奇的建筑手法只用于小建筑,而从国家大剧院开始很多大建筑也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手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大剧院对北京,乃至中国都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将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摘自《中国经济导报》)

编辑:王忠海】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