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总统"之争:能摘掉"政治侏儒"的帽子吗?(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欧洲国总统"之争:能摘掉"政治侏儒"的帽子吗?(2)
2009年11月11日 21:06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欧盟“总统”议论纷纷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欧洲民众对身受美国拖累深感不满。为迎合民众情绪,时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果断扛起反美大旗,在公开场合频频批评美国,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主张建立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但最终,这场发达国家之间对国际体系主导权、国际规则制定权的斗争,随着萨科齐作为欧盟轮值主席任期届满而不了了之。这让很多人感到设立“欧盟总统”尤其必要。

  随着《里斯本条约》即将生效,谁将成为欧盟首任“总统”成了引人关注的焦点。根据规定,欧盟常任理事会主席一职任期为两年半,可连任一次。在这个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将要横空出世的时候,欧盟有关各国政府都小心翼翼、三缄其口,对可能的人选和支持与否闪烁其词,但各国媒体和公众都在议论纷纷。

  最早受到媒体追捧的潜在候选人是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据说,在10月29日欧盟首脑会议召开前,欧盟几个大国的领导人均支持布莱尔出任欧盟“总统”,以便借其国际影响力提高欧盟的声望。英国现首相布朗公开对他表示支持,称欧盟未来几年需要面临的挑战是经济增长、就业、气候变化以及对外关系,这些正是布莱尔的长项。在捷克签署《里斯本条约》的第二天,也有报道称,布莱尔在周末致电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寻求对自己担任欧盟“总统”的支持。

  然而,对于才华横溢的布莱尔来说,不利之处也同样明显,尤其是他的“历史污点”很难服众。作为欧洲的大国之一,英国至今尚未加入欧元区。让一个没有欧元区背景的前领导人出任欧盟“一把手”,如何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这成了布莱尔当选的最大阻力。此外,布莱尔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一向亲美疏欧,作出的决策非但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还有分裂欧洲各国的嫌疑。因此,一些欧盟小国尤其反感布莱尔,深怕自己的国家利益被忽略。据悉,欧盟大约有7个国家的中左翼政府反对布莱尔出任新职。原来提名他出任此职的萨科齐最近的表态变得颇为暧昧,更不用说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沉默的默克尔了。于是,最近几周以来,布莱尔突然从一个炙手可热的人选变成了欧盟成员国内部低调议论的对象。

  与欧盟“若即若离”的立场让布莱尔失分,而卢森堡首相容克则因为坚定支持欧盟而降低了胜算。

  2005年,法国和荷兰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之际,容克不仅果断决定在本国就该条约举行公决,而且扬言如果条约遭否决,他将立即辞去首相一职。容克兼具法德双重文化背景,是欧元集团主席,主持欧元区财长会议。更重要的是,他来自一个小国,这对欧盟成员中众多的“小兄弟”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相对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这一切,都是容克的优势所在。

  然而,容克坚定支持欧盟的立场却令某些“疑欧”国家心生畏惧。事实上,欧盟内部对于一体化前景始终存在争议:有的国家主张发展成为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主权仍归各成员国;而另一些国家则主张把欧洲发展成一个“联邦制欧洲国家”。布莱尔与容克正是这两派的代表。

  除了这两种势力的博弈,围绕着“总统”一职还出现了新、老欧洲的角力。几个月前就任欧洲议会议长的波兰前总理布泽克曾表示,为了体现真正的公平与民主,未来的欧盟“总统”应当来自新加入欧盟不久的东欧国家,而且应当是一位女性。

  而比利时媒体则广泛报道,在10月底闭幕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与会成员国领导人已就“总统”人选基本达成共识:他应当来自欧盟创始成员国,而且应该来自小国,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因荷兰曾否决过《欧盟宪法条约》而出局,卢森堡首相容克则因为过于“挺欧”而遭淘汰,唯一的合格人选便是比利时首相范龙佩。

  据悉,范龙佩被视为一位“有能力协调欧盟内部不同意见的低调领导人”。范龙佩2008年12月临危受命出任首相,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才能,成功化解了比利时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他也因此得到多数欧盟成员领导人的青睐。范龙佩出任欧盟首位“总统”还有一个便利条件:按照正常安排,2010年上半年他本来就应当以比利时首相的身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一职。

  目前,比利时首相府没有对这一消息发表任何评论。但当地媒体报道说,“范龙佩哪怕给出一丁点暗示愿意出任这一职务,他就能获得这一职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