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捐款行为仍缺权利意识 仅近三成人完全自愿(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公民捐款行为仍缺权利意识 仅近三成人完全自愿(3)

2010年07月08日 0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0.3%的公众最希望公益机构披露的是“财务信息”

  蔡敏的捐赠方式简单而直接。他一直跟厦门市长汀县一所小学的校长保持联系,并让校长提供贫困学生的名单和详细情况,然后他去联系愿意捐赠的人。联系、收钱、寄钱等诸多琐碎工作,都由他一人完成。

  自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上不起学的小学生越来越少,不过老蔡还在坚持,“如果能找到其他适合我们的项目,这个事儿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他想过找公益机构,但总听到有捐款被贪污、挪用的情况,老蔡担心血汗钱最后打水漂。“我们理解的透明度,就是能看到我的捐款用在了什么地方,并且确定捐款用对了地方。”

  公众对受捐机构有什么样的要求?调查中,“透明度高”成为第一要求,48.2%的人选择此项,第二个要求是“捐款资助项目符合个人意愿”(37.7%);32.6%的人希望是“有可靠的政府背景”;31.5%的人会选择“社会知名度高”;28.2%的人选择“口碑比较好”;还有19.5%的人希望捐款更方便。另有11.3%的人表示“不太考虑机构因素”。

  调查发现,公众对当下公益机构的信任度普遍不高。表示对公益机构的透明度“非常满意”或“满意”的仅占23.5%;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31.9%;还有44.6%的人感觉“一般”。

  “很多捐款人表现出不满意,另一方面自己又无所作为。事实上,这个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捐款人手里。捐款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徐永光说。

  邓国胜直言,现在很多老百姓就是“我表达了爱心就行”,至于捐的钱用得怎么样却不太注意。我们需要公众有“更智慧的捐赠”,即不仅仅是表达爱心,还要使爱心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比如选择那些更公开、透明度更好的机构进行捐赠。

  “对于捐款机构来说,他们需要告知公众三个层面的情况:第一,接受捐款的情况;第二,资金的流向;第三,资金使用的效果。”邓国胜说,中国绝大多数慈善机构,只停留在第一个层面,而捐款最终用到哪里去了,用得怎么样,几乎没有交代,“很多捐赠者有‘搭便车’的心理,总希望敦促慈善机构公开、透明的‘成本’由别人来付,自己不愿采取行动。但在特殊的转型阶段,捐赠者有这种责任。”

  徐永光告诉记者,由中国青基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30多家基金会,联合发起筹建的“基金会中心网”将于2010年7月8日启动运行。这个网站将承担起基金会信息披露平台与专业服务中心的功能。

  “过去的信息披露比较分散,很难做比较,捐款人会感到无所适从。基金会中心网的启动,也是希望给捐款人选择捐款对象提供一个平台。任何一个捐款人想要捐款,都可以先到基金会中心网上进行查询和选择。”徐永光说。

  本次调查显示,64.7%的人认为受捐机构要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获取公众信任;46.5%的人表示,受捐机构应提升组织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

  公众最希望公益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披露哪方面的信息?调查中,44.1%的人选择“公益项目信息”,30.3%的人选择“财务信息”,12.3%的人表示是“机构信息”,希望了解“筹款信息”的占8.6%。(黄冲 马明洁)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