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下一步是叫板新加坡、香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下一步是叫板新加坡、香港

2010年08月23日 13: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历经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后,中国再次走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历史变革阶段。在第一次变革中引领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深圳,在梳理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如何能够使自己再次成为改革“先锋官”,引领民族复兴关键时刻的新一轮历史性变革,正在成为深圳未来历史发展地位的新考验。

  这一次考验远比上一次更具挑战,谁领军未来30年的改革,谁能成为中国改革的新试验田?省内有广州、珠海等地的奋起直追,省外更有上海、北京、天津、重庆、苏州等城市的激烈竞争,而且上海、天津、重庆在某些领域已有超越深圳的表现和趋势。深圳如何重新走到中国改革的最前沿,机遇不少,挑战更大

  “下一步,就是叫板新加坡、叫板香港。”8月9日,面对电视前的亿万中国观众,在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之际,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公开讲出这句话,实际上等于“自己将了自己一军”。

  以2009年数据为例,新加坡每平方公里GDP产值折算为18.4亿元人民币,香港为14.3亿元人民币,而深圳只有4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规模上的“硬差距”,在政府效率、法治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和文化影响力等等“软差距”上,更有巨大的“鸿沟”。

  戏剧性一幕还有,国内众多“叫板”深圳的城市中,最“凶猛”的“追兵”就是此前王荣主政了五年的苏州。前者是中国城市实力榜中的老四,后者是老五。2009年,两者之间GDP差距从一年前的1100多亿元缩小到470亿元,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全面逼近。而深圳与老三广州的差距,则由2008年的400亿元扩大到2009年的900亿元。

  最大挑战还不在此。“改革是特区的根和魂,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特区就不称之为特区。”8月中旬,《瞭望》新闻周刊在深圳调研期间,一位特区发展研究人士痛心地说,深圳特区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财富,也产生了一批既得利益阶层,“奋斗精神没了,改革闯劲没了。”

  他认为,过去深圳是“走在前面、说在前面”,现在是“说在前面、动在后面,甚至只说不动”,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深圳提出了很多好主意、好思路,别人学习实践。我们去参观,才发现是照着我们学的,回头一看,我们还没有动。”

  5月31日,深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王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把深圳从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83个城市相继提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此举是不是淡化了深圳的特区功能和改革功能?这一度又加剧了社会各界对“特区还要不要‘特’”、“‘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还要不要有”的争议。

  正因此,在深圳特区三十周年之际,海内外关切深圳的焦点议题,远不是增长979倍的GDP、增长5121倍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339倍的出口额和已达1.36万美元的人均GDP……而是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风采重任的深圳,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在未来三十年,也即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期,继续担起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

  无“特”不深圳

  “对于深圳特区还要不要‘特’,中央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阳认为这一点,早在2005年9月中旬,温家宝总理第三次考察深圳工作时的讲话,已给出了明确答案:

  第一,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第二,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深圳等经济特区要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经验,为全国重大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经验。

  第三,经济特区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于创新。要把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把“特别能创新”作为经济特区之“特”的基本内涵。

  这意味着,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圳特区至少还要“特”四十年。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前后,国务院相继批准成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沈阳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等各有探索任务的新特区,但“特区”名号仍然只保留给了深圳为首的五大特区。中央对深圳的厚望和深意可见一斑。

  那么,深圳还能不能‘特’?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首先向《瞭望》新闻周刊强调,无论是从改革的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还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都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而作为基础比较好、经验比较丰富的深圳经济特区,“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继续保持先行先试的位势,在一些关键领域里继续探索和创新。所以,特区还是要继续‘特’下去。”

  但是,随着在全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优惠政策“普及”后就不再明显,现在强调“经济特区”的意义何在呢?采访中,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为《瞭望》新闻周刊从深圳的本质给予了解读,“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特区’的本质,绝不是‘经济’而是‘特区’。‘特区’准确的定义,不只是‘率先试行市场经济的特殊地区’,也不是‘享受优惠经济政策的地区’,而是‘中央授权的各类改革先行先试地区’。”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特区在“特区时代”的历史使命,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寻路的探险家”功能完成后,逐步转换和升级为“后特区时代”的新历史使命,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新路”的“开路先锋”。

  “如果说特区‘不特’了,那就是你自己放弃了‘特’,这就如同深圳只可能被自己抛弃是一样的道理。”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惠建告诉本刊记者,让深圳自己放弃“特区”本质,无疑于在未来的竞争中自废武功、自我边缘。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