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谁说发展就要“强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浙江日报:谁说发展就要“强拆”?

2010年10月22日 09:12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城镇化正在广袤的中国如火如荼展开。城镇化带来的拆迁问题,让全国不少地方头疼,甚至屡屡发生“强拆”事件。但新华社日前报道的东阳模式,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据报道,东阳市红椿巷旧城改造工程,此前提出已有10年,却迟迟未有进展,症结正在于“拆迁”。但是,当地施政者将决策大权交给拆迁户民主商议后,这个搁浅了10年的动迁工作竟然在短短90天内迅速完成。

  东阳的拆迁“样本”有许多引人思索之处。首先是当地施政者对拆迁户意愿的尊重和对群众工作的耐心。据称,该地块位于市中心,价值诱人。在漫长的10年里,地方政府能按捺下对亮丽GDP的追求和对“强拆”的冲动,坚持做群众工作。这种耐心实属不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东阳最终创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民主拆迁”:收集民意时,全部家庭一户不落,而非选择性收集;参加拆迁许可听证会的拆迁户,全部由老百姓自己投票,而非“被代表”;房屋评估公司投票选择,各户认定面积和评估结果全部公开,整个过程引入监督机制……这种民主、公开原则,正是东阳破解“十年难题”的钥匙,也许正是对中国城镇化拆迁最有参考价值的“元素”。

  “民主拆迁”的尝试,不只对克服拆迁纠纷有借鉴价值,还向我们展现出不同维度的“现代化”。以往一些人只看到高楼、高速、高铁是“现代化”。毋庸讳言,这些固然重要,但“现代化”不应只在器物层面,还应有制度层面、理念层面。近期,江西宜黄“强拆”事件,多少反映了一些基层官员片面专注物质发展的意识。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对物质发展的片面注重及其采取的简单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日益显得落伍。而东阳的“民主拆迁”,向我们展现的则是在谋发展的同时注重建构制度文明,倡导“人”高于“物”的理念。这是更高层面的“现代化”。王玉宝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