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指短视限行政策不能解决堵车问题(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指短视限行政策不能解决堵车问题(4)

2010年10月26日 11:24 来源:央视-今日观察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对,限来限去可能真的就那个三高,机动车增长率高、实用率高、聚集密集度高等等,有可能都会出现。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在限行当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话,“那爸爸你也给警察叔叔说说吧,让我们也单双号上学吧。”其实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治理拥堵“限”绝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好办法是什么?好办法在哪里?我们接下来一块来看看来自专家和媒体的一些观点。

  交通、拥堵、应对、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在10月22号,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国家应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北京市有关负责人日前也指出,要把交通就是修路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交通是把人运送到所需地区的理念,实行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运用和规划,要实施有效的治理、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力度,采取经济手段,提高公交的使用比重。

  媒体也在献计献策。

  《新民晚报》文章,缓解首都的交通拥堵,考验的是智力。智力治堵,才是上上策。

  中国日报网文章提到说,发达国家的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通勤工具的比例大约60%,而我们才28%?回答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专家和决策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问题根本无从解决。

  新华社文章标题,限车与否需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文章指出,北京的尾号限行已经饱受争议。期间,一些大比例“暂停限行”的“民意调查”,为这项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蒙上了一层雾霾。政府部门在治堵过程中要认识到,了解真正的民意比尊重民意的姿态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看到不少的专家和媒体都在用智慧的思路,试图在解决这一问题,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说,我们这个“政策”或者说“办法”出台的速度必须要更快一些了,因为很多的数据统计都表明,中国的汽车时代正在到来。但是我们国家跟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很多的欧美国家,他们可能是一家一辆车,或者是一个人一辆车,但这个现象如果出现在中国的话,那么中国的道路应该是不堪重负的,这也是不可想像的,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到底如何来面对或者是迎接这个快速到来的汽车时代?

  刘戈:所以堵车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所要解决的是什么呢,就是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之间的比例的问题,谁占多少车的面积的问题,所以的话我说,必须要给公交车以特权车的待遇,那么这样的话,它能够占到它应该占到的那个面积以后,那么这样的话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来出行,你比如说上海,几年的时间,现在一下的话,由原来的16公里的地铁,现在增加到400多公里,现在上海的拥堵问题没有解决,但市民的出行的问题解决了。也就是说政府的话没有解决堵车问题的这样的一个义务,但是他有让市民进行快速和舒适出行的这样一个义务。

  主持人:是,就是你的公共交通网络,如果足够宽广,足够便捷的话,即便是大家拥有了自己的车,但也会像国外的一些人一样,我周末自驾出去才会用的,这个城市的拥堵现象不会像今天这么严重。

  霍德明:对,公交车优先,还有地铁赶快建,当然了,另外还提出来一项,在西方国家已经证明很有效的,你车子要开进二环的话,必须要共乘,一个车子上面两个人或三个人,你才能进得去。

  主持人:提高使用率。

  霍德明:也是使用率,而这不需要限单号,限双号,甚至我们说全国来仿效限行这个制度,我怕就是怕,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东西,一旦被大家仿效以后,实际上它更拖延我们该做其他正确政策的一个选择,甚至它时间点,我们说更有效的事情,早就应该做,不应该太晚做了。

  主持人:稍候的一段广告时间,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特约评论员今天的观点。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节目现场,马上我们也来看一看,今天的特约评论员对于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有着怎样的一些观点。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我想三个方面对于北京的改进会很有利。第一个方面是现在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第二个方面是北京市对公车要下更大的力度来进行治理,包括我们过去在传统模式下所形成的班车模式以及单位的小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个方面进一步大力的贯彻公交先行的方针,只有让老百姓感到乘公共交通出行很便利,同时也很经济,在这样一种方式下,人们就会逐渐培育一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那么从这种小汽车为导向型的城市交通出行理念转变到公共交通的理念。

  史其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交通问题不应该只看到是小汽车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出行的问题,是人和物的流动问题,应该把大众出行放在重要位置,大众出行就是怎么解决公交优先,公交发展的问题,赶快建立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一个就是地铁的建设,一个地面公交,包括快速公交BRT,形成一个网络,形成网络除了线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节点的换乘,所以这一点就应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管理;第二个方面要增加它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比如包括能够保证公交车出行的准时准点;第三个方面就是接驳让小汽车停在它的停车场,然后换乘轨道交通这样能够保证中心区拥堵地段尽量少用小汽车。

  主持人:我们看到不少的人都在为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而献计献策,但是坦率的说,每次当我看到这些计策当中是属于长远规划的,未来展望的时候我就有些着急,因为我觉得未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很重要,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限行这样的一个短期效应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一些立竿见影的办法,可以让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感受交通不那么拥堵了呢?

  刘戈:我觉得自行车是个好办法,其实自行车原来一直是我们最喜欢,也是最实用的一个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以后,把自行车道都取了。

  主持人:没错。

  刘戈:而且骑自行车是受歧视的,其实的话,我觉得比如现在英国,现在的话大家在倡导,很多包括这个医生出诊,警察巡街都用自行车,所以的话,大家有了这样一个意识,又环保,又健身,所以的话我觉得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大的解决现在城市交通的问题。

  主持人:霍教授,如果让你来选择立竿见影的办法,你的推荐是?

  霍德明:我觉得现在的限行是量上面的控制,而经济学上讲的是价上面的控制,也就是说你把它成本该提高了就要提高,经济学上面讲资源的有效分配,而是用价的方式去控制,远比量的方式要好,更何况我刚才也提过了,政策上面我们知道,堵车是短视政策所造成的效果,以及还有一个更短视的的限行的政策去解决这个堵车问题,我觉得长久来看……

  刘戈:短短,相差就更短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