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热衷谏言公共事务 炮轰过市长等百名官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工程师热衷谏言公共事务 炮轰过市长等百名官员

2010年10月27日 09: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作为南京市自动化研究所的工程师,薛正毅一辈子都在和工程制图打交道,却又对给政府提意见相当着迷。20余年来,他炮轰过包括市长在内的数百名公职人员,很多人称其为“炮手”,拿自己当炮弹,拿政府当靶子。请看——

  在过去的22年里,薛正毅总在两种角色间游走。

  上班时间,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工程师,在位于南京市白下区大公路的自动化研究所里,同事们称他为“老薛”;到了业余时间,他则带着纸笔,奔走于这个城市的各政府机关,记录下每一个“对不起百姓”的细节,这时候,人们习惯喊他“薛委员”。

  工程制图需细致入微,建言公共事务需激情澎湃,两份大不相同的工作,却是薛正毅这辈子最着迷的两件事。

  今年政协举办市民座谈会,工程师薛正毅提前跟研究所领导请好假,第一个到了会场。

  他进门就抢占了话筒边的位子,一张口便连提15条意见,全然不顾两分钟的发言时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薛正毅最后总结道,“所以我们当多说,官员该少说,两分钟就差不多。”

  会场内的官员们早已习惯老市政协委员薛正毅这种快人快语的表达方式。前些年,薛正毅曾为一起拆迁安置纠纷而致信时任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的魏永宁。信寄出8天未见回复,他马上到市政府机要秘书处“拍了桌子”:“我叔叔住在美国芝加哥,我寄出去的信7天就能收到,南京比芝加哥还远?”

  不止一个人在背后称薛正毅是“炮手”——拿自己当炮弹,拿政府当靶子。

  他曾蹲在儿童医院门口暗访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家属,然后抱着厚厚一摞医疗纠纷材料,在两会上质询卫生局局长;还曾蹲在政府机关门口,逐个记录下所有早退人员的性别、衣着与容貌,以至于后来再有早退者看见老薛,都忙不迭地赶紧掉头,直接骑回院里。

  “南京市有句戏言,防火防盗防薛正毅。”一位现任的南京市政协委员告诉记者,“但防不胜防啊!”

  2005年,南京市政协全会以“提高市民素质,迎接十运会召开”为主题举办政情通报会,连举8次手后,薛正毅起立发言:“我想针对一些市民不够尊重国旗的问题说两句。”

  据薛正毅回忆,此时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面露笑容,似乎对这个话题“颇为放心”。

  “官员算不算市民?如果算的话,我要批评一下北京东路41号大院(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大院)的市民们。”薛正毅话锋一转,“大院里面的国旗长时间只升不降,严重违反《国旗法》的第12条规定。”

  场内一时鸦雀无声,一位政协委员曾试图打打圆场:“薛委员,也许是工作人员下班晚,你没看到降旗吧。”

  “不可能!夜里11点半的时候我还在大院门口盯着,分明就是没降!”薛正毅早有准备,领导们顿时尴尬不已。

  忆及此处,62岁的薛正毅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向记者比画出一个锁门的手势,然后哈哈大笑:“我先把他们的后门锁住了,再从前门打进去!”

  在薛正毅看来,要不是有“铁证如山”,他已经被“整倒100多次了”。20多年来,被他点名批评过的部门包括公交总公司、房产局、物价局、信访处、排水管理处、路灯管理处、质量技术监督局及22个不同的银行网点,但只有一个部门的代表曾吓唬过他“小心上法庭”,结果却发现薛正毅“捧着一沓证据盼着打官司”,便怏怏而去。

  直到2007年卸任,这个老政协委员已先后提交过千余条提案,在不同场合的政见交流会上“炮轰”过上至市长下至机关单位看门小伙子的数百名公职人员。他的那些犀利言辞,也早已被人整理成一份“麻辣语录”,比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常年亏损无人担忧,要放在民营老板手上,怕是早急得坐不住了”;“公车私用的人啊,早忘了四个轮子是靠谁养起来的”;“局长接待日,拿科长糊弄人,精啊”……

  因其敢言,薛正毅任职政协委员期间,被南京市各大都市报争相邀为咨询顾问,曾有记者统计过,仅2007年一年,出现薛正毅建言内容的报纸就有140余期。

  “这样的人不能没有,但要是太多也受不了啊。”一位政协官员曾这样评价薛正毅。

  “太多?现在的问题是我这样的人太少!”薛正毅当即拍案而起,“我们需要更多的张正毅、王正毅、李正毅,只要别是周正毅就好,哈哈哈!”

  恐怕难以想像,就是这样一个名闻南京的“管事佬”、“火药桶”,在1988年以前,竟是个出了名的“书呆子”、“木头人”。直到结婚之后,在妻子的鼓励下,“为了开口说话”,他才通过父亲的关系加入了民革,又于次年被推荐为区政协委员。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