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使北京发展面临挑战(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调查称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使北京发展面临挑战(3)

2010年11月01日 09:2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都市区:一个新的城市化现象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课题组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但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城市化,与古代城市的区别在哪里?应该说,现代城市,更多的是经济密集型的城市,或者说,是以经济密集为主融合了其它功能的城市,如政治、文化、旅游等,而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政治中心型的城市。现代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经济互补、经济辐射、经济渗透、经济交流、经济密集,形成了若干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其中发挥主轴功能的是经济密集度很强、经济影响力较大的大城市。大城市化已成为现代化先行国家城市化的一种必然结果。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城市里,特别是密集在大城市里,一些人口并不很多的现代化小国,也出现了人口规模超千万以上的巨型城市,就是这种表现。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5年2月16日公布的报告,千万人口以上的巨型城市,1950年只有2个,1975年为4个,2005年达到20个,其中,东京达到3530万人。据波士顿《环球邮报》2010年的调查,2000万以上人口的巨型城市,2005年只有1个,2010年已达4个,预计2025年将达9个。

  从城市本身的发展看,由于城市功能不断侵入乡村地区,发达国家城乡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过去那种城乡隔离、城乡明显分界的城市,已经不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以大城市为核心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渐成为城市化的主流。学者用“大都市区”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新的城市化现象。

  大城市化也是人们摆脱了各种传统的政治束缚、思想束缚与精神束缚,能够自主进行理性化选择的结果。由于大城市具有成本更低、技术更高、资金更足、人力更多、服务更好、设施更配套、交通更方便、社会更规范、法制更健全的优势,因此,企业家更多的是选择把企业建在大城市,或者把总部建在大城市,而不是小城镇与中小城市,这样企业就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利润。同时,由于个人选择机会更多,工资更高、待遇更好、享受更多,服务更到位、生活更美好等诸多原因,个人的就业与生活更多的也是选择大城市。因此,基于人们的理性化选择,大城市化就不得不成为城市化的趋向与主流。

  大城市产业生态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产业链条的复杂性与完备性,使得大城市能够大量吸纳低端、中端、高端的各种人力资源,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基地。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推进大城市化。小城镇与中小城市,要么接受大城市的辐射而纳入以大城市为轴心的大城市化的城市圈与城市群之中,要么接受乡村的辐射,成为与乡村一体的更大规模的“城中村”,或者与乡村隔离而成为封闭型的单项抽取乡村资源的“围城”。后两种城市,本质上与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

  虽然现代化先行国家,出现所谓逆城市化现象,但这种现象其实是大城市化的结果,不是不能选择大城市化的原因。逆城市化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恰恰是大城市的普遍发展,是以大城市为枢纽的交通、信息、知识与服务系统的密集发展,这些使得乡村与城市郊区仍然能够处于大城市的辐射与影响范围之内,仍然能够接受大城市先进的知识与信息、享受大城市便捷而高质量的服务,并且能以最快捷的交通与网络与大城市紧密联系。逆城市化,不是否认大城市化,而且大城市化的延伸与提升。

  为了适应大城市化的需要,城市治理理念与机制必须及时更新,否则大城市化的副作用也不可避免。国内外大城市的确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拉美与印度的大城市贫民窟问题,伦敦、东京等大城市曾经有过的严重污染问题,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一些大城市因为地下建筑不当引起的地面塌陷问题,还有我国大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两栖人口”问题等等。因此,不可否认,大城市人口云集,流动频繁,企业与社团聚集、资源集中耗费,污物密集排放,如果没有良好的城市治理理念与机制,的确会产生诸如治安、稳定、交通、食品、供水、供电、供气、住房、养老、失业、教育、医疗、污染等一系列公共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这需要我们在进行市场管理、法律规范、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城市规划与发展规划时,有必要全盘考虑,征询社会意见,科学论证,从长远出发,精心设计,逐步实施,不断提高制度供给、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没有大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而城市群则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龙头。这些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长江两岸、陇海线、京广线、京哈线等生态条件较好、交通便捷、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规划与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现实布局相符,适合中国国情与长期发展的需求,亟宜尽快实施。

  (姜义华教授主持,何爱国执笔)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