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现拐点 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见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拐点 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见底

2010年11月03日 09:1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法明 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将建筑工人的地位提到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相对等的地位,才能吸引青年工人的加入

    各地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正在应验经济学家们的预言: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拐点,农村可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已经见底,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新生劳动力资源,如何解决当前一些行业劳动力的短缺问题?

  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建筑工地和家政服务单位发现,这两个过去吸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由于普遍缺乏应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对于新生的80、90后的劳动者缺乏吸引力。专家指出,如果要使这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给劳动者以相应的保障待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务工,建筑行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去向之一。当时去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多以青壮年为主,发展到今天,建筑工人的年龄层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并有青壮年劳力日益缩减、逐渐向中老年过渡的趋势。

  上周,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年过40岁的建筑工人不在少数。北京朝阳区一个开工不久的楼盘施工工地,现在约有四十几位工人,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了一半以上。

  45岁的刘师傅是河南平顶山人,出来打工有四五年了,去过广东、山西、天津、北京等地,基本上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一天干十个小时,能挣70元钱,除了下雨可以不干活外,基本上不休息,他并不觉得累:“老百姓不就这样嘛,干活挣钱养家,别的也不多想。”

  47岁的赵师傅老家在河北省石家庄附近农村,他是一名电工,工资比普通工人略高些,他说:“在这行干了五六年,基本都是在北京,春耕秋收的时候回去忙个一二十天,然后再回来干。”

  李大伯今年58岁,身体还算硬朗,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工地推土,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他说:“在家没事干,又闲不住,趁着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和老乡一起出来,挣两个钱自己花。”

  在北京一所高校教学楼施工工地,有200多名工人,40岁以上的建筑工人不少。据工头李师傅介绍,工人的年龄多在35岁往上,50岁以上的也不少,他说:“基本上都是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过来的,秋收的时候回去打理农活,忙完了再回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建筑工地的活又累、又脏,他们一般喜欢去工厂做工,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现在比以前少多了,即使来了,也干不长久。”

  老一辈的建筑工人作为农民工的典型代表,担负着养家的重任,能够挣点钱养家,苦一点也不在乎。随着老一辈农民工的逐渐老去,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容易满足,心态和父辈们也完全不同,愿意在工地出苦力的并不多见。

  笔者在一个工地外侧看见宁浩时,他正忙着用锤子将从工地开出的拉土车轮子上的泥土敲掉,然后清扫路面,身上落满了灰尘。宁浩是个20岁出头的河南小伙,几年前初中未毕业的他,来到北京和收废品的父母一起生活。宁浩给一些小公司做过搬箱子的工作,干了没几个月就辞职了。几天前,来到工地干活,他说:“主要是没事过来帮帮忙,自己也不想在这行干下去,没什么前途。我学过驾驶,也考了驾照,但是没人愿意雇我。”宁浩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辆货车,自己开车拉货。

  社会组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长期关注农民工生存现状,主任李涛说:“建筑工人向中老年年龄层过渡其实从2000年之后就开始了,现在更加明显。建筑行业偏向季节用工,不仅脏、累,而且很多工地没有什么保障,顶多只有工伤保险,而医疗、养老保险都无从提起。建筑工人社会地位低下,权益受损率是最高的行业之一,这是看重自我权益的年轻人所不愿从事的。”

  黄师傅是河南罗山县人,他40岁出头,不间断地在许多工地干了多年,他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很有典型性:“即使是打工的,也都喜欢做点小生意或是进公司进工厂,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总感觉低人一等。有时候也想干点体面的工作,但什么都不会,挣不来钱,只能在工地上出苦力。”

  近两年,沿海地区劳务市场不断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建筑行业亦然。随着我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各地城市建设对建筑工人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如何改变建筑行业等领域的用工荒,吸引中青年工人前来就业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涛说:“提高建筑工人的地位,改善建筑工人的福利,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是最根本的办法。现在,农民工在城市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将建筑工人的地位提到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相对等的地位,才能吸引青年工人的加入。同时,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强制缴纳工伤保险外,建筑工地同样应该考虑为工人上养老、医疗保险。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维护力度,确保建筑工人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施工,工资能及时拿到手,没有后顾之忧。如此,方能为建筑行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如果不能吸引中青年工人前来就业,建筑行业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缺工现象。”(朱玲)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