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揭示中国机会:与美国差距较大应奋起直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蓝皮书揭示中国机会:与美国差距较大应奋起直追

2010年11月03日 10:36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了2010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在分析了全球100个主要国家的国家竞争力水平后,蓝皮书得出结论:中国国家竞争力出现跨越式提升,由全球第73位跃至第17位。

  蓝皮书还专门从主体素质、国内供给、国内需求、国内联系、全球联系、公共制度等6个主要方面,横向分析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印度、日本、南非在过去发展中形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中国在国际交往中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通过“梯次追赶”,逐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力争2020年进入G20五强,2030年仅次于美国和欧盟,2050年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这是蓝皮书描绘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战略目标。

  中国VS美国 差距较大,应奋起直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中美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竞争力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国家竞争力处于不断提升过程。在主体素质方面,中美差距正日趋缩小。

  中美在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对比突出表现为,中国企业数量大潜力大,每年新注册企业数量高居G20国家第一,但创新力与品牌价值较弱。美国企业质量高、品牌强。从变化趋势看,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美国却不断减少,反映中国企业成长潜力巨大。

  在国内供给竞争力上,美国国内供给竞争力居G20国家第一,优势巨大。中国从2004年的第11名上升至2008年的第8名。这一项内容涵盖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教育健康、资源环境等。

  在人力资本与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价格优势显著,但人力资本构成层次较低,多数仅停留在接受高等教育层面。美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层次高居榜首,拥有全球最多的科学家和技能人才,每百万人中从事研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数是中国的5倍,著名研究机构数量是中国的5.4倍。科学技术发展不足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

  虽然美国整体竞争优势较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联系等方面优势更明显,但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需求潜力、国内外经济关系等方面正要或已开始超越美国。

  例如,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率远高于美国。中国需求潜力竞争力指数由2004年G20第3名上升至2008年第1名。教育、科技、医疗、信息技术、支出增长率均高于美国。  

  报告建议,中国要利用外贸优势和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培育大而强的跨国公司,同时不断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2008年中国增长竞争力指数为0.981,在100个国家中名列第2位,而美国增长竞争力指数为0.120,仅排在第90位。报告认为,照这种发展趋势,中国国家竞争力将在2050年超过欧盟成为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VS印度 总体略强,把握竞合主动权

  中印两国毗邻而居,是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

  报告认为,从总体竞争力角度分析,中、印之间差距不大。2000年之前,中印两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相当。2004年后,中印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2008年,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第17位,印度国家竞争力排名第42位。中国竞争力略强于印度。

  然而,印度在人力资本竞争力上位居G20之首,中国位居第6。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人力资本都相对充裕,但人才质量都不高。

  中印两国同为资源大国。中国的领土面积大于印度,在资源禀赋上具有优势。两国又同为人口大国,因而在人均排名上均靠后。相比印度,由于中国较好地执行了人口控制政策,中国的人均耕地数量已经达到G20的第11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在基础设施指标上,印度排名第9,中国排名第12,印度略占优势。

  在经济关系方面,两国经济在强劲增长的同时都伴随一定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因素,同时两国的就业情况也有待改善。

  报告认为,虽然从总体竞争力的角度看,中国略强于印度,然而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细分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且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率多年来位居全球前列,印度经济增长起伏波动相对较大,但相比中国在产业结构上优势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两国在全球联系方面的进步都很明显,未来都有较大机遇;但国内需求结构不合理,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数据均大幅偏离全球平均程度,成为中印两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