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多军种联合作战谋求全局利益 成信息化时代趋势

2010年11月04日 09:5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老大独尊已非现实,妄自菲薄更无出路

  ●勇立潮头谋求突破,内聚外联探索超越 深度联合:陆军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信息化时代,诸军种联合作战已成为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形式。在新的作战需求召唤下,陆军这支昔日曾“包打天下”的军种,如何实现由长期独立作战向适应联合作战的转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动机,在大势与大利下催生

  共识,在责任与机遇下凝聚

  军种联合作战,使各军种作战能力取长补短效益倍增,对于各军种来说都是大利大益,但它必然深刻触及陆军原有的作战与建设思想。追求、实现深度联合,不仅要有动机,也要有共识。尤其是对一些新的认识误区,必须及时辨析厘清,为陆军转型建设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未来战争主要是“非接触”作战,具有远程机动力、火力优势的空军、海军和战略打击军种将联手主宰战场;有人认为,陆军以往许多任务已能由其他军种“代劳”,其存在价值主要是对目标进行占领与控制。陆军自己也有人认为,陆军在联合作战中是被支援的军种,只要能为其他军种指示打击目标就行了。情况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军种联合作战特别是信息主导下的深度联合,带给陆军的将是战场需求更多,发展机遇更大。

  美军自二战始就逢战必讲联合,无论是实施联合作战的种类、规模,还是条件、水平都令世界刮目,但其作战理论特别是近年来的作战经验总结,却从未有过“陆军无用”之说,不仅在战场上一直注重发挥陆军的作用,还通过科技投入、体制编制调整等手段打造数字化陆军,不断提高其效能,甚至在伊、阿战事吃紧时还逆势而为,大力扩充陆军员额。常年战事不断的以色列,陆军不仅在军队中保持较大占比,还屡屡用于联合攻防与围困作战。可见,越是深谙联合作战之道的军队,越是深知陆军的重要。

  今日之联合作战,早已超越了以往“空军先行轰炸、陆军随后进攻”的初级阶段,各军种之间的联合呈现出信息联合、机动联合、火力联合、网电联合及保障联合的全谱化特征,这些联合都需要陆军的参与,而且越是战场空间跨度大、联合要素融合深,对陆基条件的依赖性越大。这种情况下,必然决定陆军既是联合作战的受益者,更肩负陆域保障条件开辟与支撑的重大责任。这也是美军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海军等远战力量,但近年仍不断在海外寻找新的基地,并时常拉着一些盟国陆军进行多种名目联合军演的重要玄机。

  而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求看,无论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还是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都需要多方面发挥陆军的作用。尤其是我军联合作战的能力水平尚与强军有较大差距,各种联合作战行动远没有达到可以缺失陆军的地步,一定条件下甚至仍需要陆军为主角。

  因此,客观分析军队力量使用新趋势,充分认识联合作战、深度联合对陆军作战与发展的新需求、创造的新机遇,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努力使作战能力实现更大跨越,才是陆军转型发展的正确抉择。

  条件,在破旧立新中建构

  能力,在优化重组中提升

  深度联合作战是一种标准更高的联合作战行动。各军种靠原有基础条件与能力不可能自适应,更不能在能力建设上只企盼他人向自己靠拢。取法其上,方能得乎其上。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陆军尤其应把握联合作战的规律和深度联合的趋势,找准自身变革发展的着力点,全方位地打造深度联合作战能力。

  作战理论由“合同框架型”向“联合框架型”转变。陆军作战理论曾是我军作战理论的代表和基石,其所蕴含的作战方略与思想精髓不仅是牵引陆军作战与建设的依据,也对其他军种建设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实施层次更高的联合作战,要求我们及时摆正陆军作战理论的位置,对其体系和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既将其背景框架由合同作战调整到联合作战上来,也要对其作战原则、作战样式、作战方法等内容进行系统更新,从而与联合作战理论体系紧密衔接,真正体现联合作战的本质要求。

  指挥体系由“自成一体型”向“内聚外联型”转变。传统陆战通常是陆军指挥机构一统天下,组织各兵种力量实施合同战役或战斗。军种联合作战使这种局面发生重大改变,无论陆战场还是海战场作战,都以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为统领,聚合调控各空间力量展开联合战役或战斗。这不是对陆军指挥功能的弱化,而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陆军指挥体系必须立足全局,正确贯彻“联指”的指令,有效调控陆军的作战行动,使指挥手段和链路由“体内循环”向“内聚外联”方向发展,为更好地参与联合指挥控制创设条件。比如,增设军种相关专业纽带岗位,升级指挥控制系统功能,延展信息情报收集与军种间交互数据链,发展可联合调控的电磁对抗、网络对抗、心理对抗手段等,以确保军种联动,内力与外力的协调统一。

  力量结构由“兵种条块型”向“合成群队型”转变。战局如棋局,高超的棋手从不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如对手,也从不专注于发挥某一二个棋子的作用,而是善于通过调配手中的车马炮相士卒,形成有利的力量结构与对手博弈。这是联合作战追求的目标,也是需要陆军积极建构的条件。比如美军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对陆军力量的编组模式就常有变化,有时将兵种力量模块化组合,有时则是混成化编配。陆军应当进一步研究探索各兵种部队平时建设与战时使用的内在联系与不同需求,将力量编组的关注点向满足联合作战任务需求倾斜,通过“破茧拆围”和优化重组,编成更高的综合战斗力,为成建制成系统地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创建更有利条件。

  武器装备由“单一功能型”向“多能兼备型”转变。在联合作战任务更加多样、战场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作战装备的种类和功能直接决定完成任务的质量。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作战为何先期发展较顺,随后则久战不果,并非其装备不够先进,也非其他军种对陆军的支援能力不强,政治因素之外,实与陆军装备功能单一,不适应社会化战场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比如敌我识别功能不强,制约了各军种相互支援的效果;硬毁伤力强,软破击力弱,难以在“零”接触作战中持有良方,甚至作战手段和招数还不及非正规武装多。我们应当重视这一前车之鉴,积极发展多种类、智能化,更适合应对战场区域城镇化、目标性质复杂化、各种力量协同精细化的作战装备,使陆军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作战都有利器可用,有妙法可施,确保地面作战行动的完美“收官”。

  作战保障由“自给自保型”向“综合通保型”转变。联合作战既是双方锋面力量的角逐,也是全面保障能力的较量。各军种无论作战空间有多大,作战保障的根基都在陆地。这就使陆军担当的保障责任与项目进一步拓展。比如,对各种战略通道和保障基地的开辟与卫戍,对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通用装备的技术维护及后勤供应等都需要陆军承担较多的义务。此外,对远程火力打击目标的侦察、定位,打击效果的评估,对网络、电磁对抗系统的综合运用与维护等,也大多需要陆军多种专业力量的参与配合。陆军必须将“自给自保”的保障模式向满足多军种联合保障方向转变,积极建构大范畴、综合性保障体系支撑军种联合作战。

  训练演习由“自训自演型”向“联训联演型”转变。军种联合训练演习是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磨刀石。应将联训共演作为提高陆军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基础训练、合同训练与联合训练的关系。在安排自身训练时间与内容上,与联合训练演习总体安排对接;在联合训练演习过程中,将练信息联合、机动联合、火力联合、网电联合等贯穿起来,并使训练课目覆盖到侦察、攻防、占领控制、救援和后援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联训联演,努力探寻利用其他军种优势弥补弱项的方法,着力提高军种联合行动的默契水平。

  路径,在探索与借鉴中生成

  效益,在协作与试验中增强

  保持建设标准统一。以往建设经验表明,一项工程越是内容多、周期长,越要明确目标和标准。陆军发展联合作战能力不同于合同作战能力建设,必须有联合作战的视野和标准,否则投入大并不一定成效高,甚至还可能产生偏差。而“边想边干”或“摸着石头过河”,更是发展联合作战能力的大忌。如美军在开发C4ISR系统时,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综合任务委员会主持标准的设计工作,使该系统建设一开始就有比较全面的标准依据。我军应当加强“集成发展”的顶层设计,注重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各军种之间的技术差、接口差,为有目的、有规范、有步骤地推进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确定坐标依据。

  分步推进各层次建设。联合作战包括联合战役和联合战斗,因而陆军这一能力建设不能只限于战役兵团,也要将各兵种战术部队包含其中。比如,炮兵与航空兵和第二炮兵实施联合火力打击,防空兵与航空兵联手实施要地防空、区域防空等,都属于联合作战范畴。因此,必须着眼联合作战的多层次性,由上而下地推进,首先提升陆军战役指挥机构及人员参与谋划组织联合作战的能力。在战术部(分)队范畴,必须注意加强战斗指挥人员联合作战知识的普及与意识的培育,使之较好地掌握联合行动的规律、要求和战法。对重要武器系统关键岗位人员也要培养相应的能力,确保各军种作战系统的效能得到有效的聚合与释放。

  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陆军发展联合作战能力,必须把技术研发、移植与更新改造结合起来。尤其应注意引进通用型成熟技术,为体系融合、功能相聚、效能倍增奠定坚实基础。应通过实验和实战化演练测试、检验各种技术的可靠性,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完善。应积极借鉴国内外著名精工企业对传统技术进行优化重组,打造世界顶级产品的经验,努力通过技术挖潜和改造提升机械化装备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的适用性,使陆军的能力建设走出一条投入少成效高的发展之路。

  军种联合作战谋求的是全局利益,深度联合追求的是一体化作战的更高水平。陆军惟有深入变革,在推进作战能力上与其他军种协调发展,加速打造满足联合作战的新翼,方能在未来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中再展雄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陆军研究所所长和教授 邢连杰 王希太)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