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光明日报:“中国强硬论”说明了什么?

2010年11月09日 10:3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段时期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议论明显增多,认为随着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以及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一贯“低调”的中国正逐步放弃原有的“韬光养晦”战略,对外变得越来越“傲慢”、“强硬”,甚至“咄咄逼人”。这些论调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对台军售、人民币汇率改革、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事件中表现出了西方认为不同以往的做法和举措。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西方始终视中国为价值观上的异己,并惯于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中国。尽管中国不厌其烦地对外解释和平发展道路,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战略不信任仍难消除。此番西方社会又给中国贴上“傲慢”与“强硬”的标签,说到底,仍是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作祟,是不愿正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功以及无视中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又一表现。

  首先,它反映出西方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不安。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迅速发展引发国际格局加速重构、力量对比明显消长。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北京奥运、新中国60周年庆典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GDP超日成为“世界第二”的事实,都让长期以来习惯于居高临下看待中国的西方感到不适。在此背景下,他们对中国的一言一行变得格外敏感,给中国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当举措戴上“示强”的帽子恰恰暴露出其心态的脆弱。

  其二,它反映出西方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曲解和认识偏差。多年来西方对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对外战略方针已颇为熟知。然而,在中国文化、哲学以及外交实践中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在西方的理解中却变得割裂而扭曲。他们认为中国以往保持低调、潜心建设,是“韬光养晦”,旨在“埋头苦干,图谋报复”;而近期中国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则是放弃“韬光养晦”,开始“有所作为”,是中国强大后开始报复西方。

  其三,它反映出西方对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的低估和误判。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从不含糊。台湾、西藏、钓鱼岛都是涉我主权和安全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和人民币汇率也越来越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天职,中国无论强大与否都是如此。新中国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向强大的美军开战,保卫国家的决心其坚如钢。西方恰想在一系列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上压中国屈从,是对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决心的小觑。

  其四,它反映出西方对中国外交体现本国民众呼声的认识滞后和不足。当今时代,中国广大民众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越来越重视听取和反映民众的呼声。希望政府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态度坚决,是中国民众的要求,属民意的正常表现,却被西方解读为民族主义;中国外交反映民意和民声,则被解读为外交政策的变化。在西方是民主,到中国就变成了民族主义,反映出西方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认识滞后和双重标准。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掌控着国际舆论话语权,各种各样的涉华负面舆论仍将不断涌现,其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杨丹)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