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冲绳海域失事货轮所属公司否认“超载致沉说”

2010年11月13日 07:0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远钻石号”资料图片

  驻福冈总领事馆首席领事郭宝忠(右)昨慰问盐城籍获救船员纪长丰(左)和无锡籍的耿文磊。新华社发

  “南远钻石号”失踪船员家属在宁等消息,南远公司发言人否认网上“超载致沉说”

  于英杰

  “我们正尽最大努力搜救生还者,现在正等待船员们生还的消息,可到现在还没有新的进展。”昨晚10点,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驻地,“南远钻石号”出事后一直加班的公司综合办袁主任声音沙哑而低沉地告诉记者,昨天25名船员的家属来到南京后,公司通报情况后,他们心情沉重,盼望着奇迹出现。现在能够确认发现3名生还者,其中两名是江苏人,都在日本冲绳医院救治,公司已派人去探望,待条件允许时迎接回国。

  公司已派人去日本探望生还者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失事船上共有海员25名,除来自福建、湖南、湖北各1名外,其余22人均来自江苏。目前救起3人,捞出2具遗体,20人生死不明,估计生还希望渺茫。而这些失事船员,绝大多数都是今年10月2日刚刚上船的年轻船员。25名船员中,有17个是“80后”,其中最小出生于1989年1月23日,是一名实习生。

  袁主任告诉记者,所有船员都经过海事院校的培训,拥有相关的专业证书,在正式上岗前又都进行了相关培训。

  记者了解到,11月4日,该船从印度尼西亚港口出发,驶往连云港。袁主任告诉记者,11月9日晚上7点多,船长还跟公司进行了联系,没有报告异常情况,可没多久就失去了联系。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北京的国家海上搜救中心及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的海上搜救中心发出求救信号,还请求附近海域的过往商船帮助搜救生还者。

  到昨晚,附近出事海域的搜索还在进行,但没有发现一名生还者。袁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日本的3架海上搜救飞机和中国台湾的3搜船舰都在出事海域搜索,寻找生还者的踪迹。现在能够确认的是已发现3名生还者和2名遇难者,生还者中两名是江苏人。生还者被就近送到日本当地医院救治,公司已经派人去日本探望伤员,若条件允许将接他们回国。据了解,昨天“南远钻石号”25名船员的家属也到了南京,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通报了有关情况,并进行妥善安置。

  南京远洋公司是家民营企业

  失事船到底归谁所有?据相关人士透露,失事之初,曾有很多人以为这是外轮,与我国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南远钻石号”的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实际上是江海集团旗下的南京远洋公司,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而据记者了解,该轮是南京远洋集团去年9月购自浙江舟山的一艘新船,当时价格约为3700万美元。其之所以挂“巴拿马籍”,主要是出于方便及省钱的考虑。

  业内人士介绍,船舶挂“巴拿马籍”在业内是个普遍现象,也叫挂“方便旗”——因为巴拿马是个中立国,它的船可以自由进出世界各地的港口,非常方便;同时,巴拿马的船舶税费也相当低,这是许多船舶乐意挂巴拿马旗的重要原因。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主任称失事的“南远钻石号”并非他们公司的船,“是交由公司管理的”,而他对船主情况“并不知情”。对于“南远钻石号”的真正东家,袁先生并没有透露。

  记者了解到,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江苏最大的三家远洋运输公司之一,现有船舶23艘、总运力达50多万载重吨。“南远钻石号(Nasco Diamond)”是南京远洋船队规模中船龄最新、载重吨最大的船舶。南京远洋是一个专门经营干散货船舶运输的专业船东公司,成立于1988年,原名南京远洋运输公司,1994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更为现名,现拥有1000多人的船员队伍,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50多人,实力较强。从行业上说,该公司属于交通部门管理。

  2大疑问

  1."钻石号"是否超载?

  南远发言人:“南远钻石号”未达核准载重,绝无超载

  “南远钻石号”去年才下水,美国、非洲等全球航线都跑过,从未出现过任何不正常迹象,船况良好。袁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次出事前,“南远钻石号”至少三次跑过这条航线,均安然无恙,所以这次出事之前,直到失去联系那一刻,也没任何征兆。

  有人指出,“南远钻石号”的出事海域正好在冲绳南部,而在10月27日,也有一艘巴拿马籍的货轮经过附近海域前往山东港口时发生翻覆沉没,巧合的是,两船都装载了来自印尼的大量镍矿,幸好当时险情发现早,25名大陆船员得以逃生。针对网上传言“南远钻石号”是因为超载导致沉船的说法,南远公司袁主任表示“绝不可能,跑远洋运输从来不允许超载,要求安全第一”。“南远钻石号”的排水量是1.7万吨,核准载重是5.7万吨,这次船上装载的镍矿是5万吨出头,并没达到核准载重量,更谈不上超载。

  2.为可没收到遇险报警?

  南远发言人:船舶的报警系统在出发前绝对正常

  南京远洋公司人士透露,事发时,他们没有收到该货轮发出的任何警报,失事周边地区也没有收到任何信号。

  专业人士分析,如果没有收到信号,应该属于“非正常情况”。因为,这样的远洋货轮通常配有两套报警系列,一套叫“DSC”短信报警系统,船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将遇险情况、失事地点等发射到岸上;另一套叫“示位标”自动报警系统,是装在驾驶台外面的,一旦船舶沉没,该装置就会自动掉到海中,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也就是说,即便遇到突发险情,船员无法发出报警,船舶自带的自动报警系统也应该可以发出报警。针对记者的疑问,南远袁主任对于没有收到报警的原因表示“并不清楚”,并说船舶的报警系统在出发前绝对是正常的,是时常检查和更新的。

  本报记者 于英杰

  “沉船泄漏的油污救了我们”

  盐城籍获救船员纪长丰和无锡籍获救船员耿文磊昨回忆脱险经历

  据新华社电 “船沉得太快了,大家都没想到。”纪长丰摇着头说。9日,他所在的巴拿马籍货船“南远钻石号”在日本冲绳以南海域沉没,船上当时载有25名中国船员。截至12日,仅有纪长丰、耿文磊和杨磊3人获救,另有2名船员被确认遇难,其余20人至今下落不明。

  整个海平面高过了甲板

  获救的3人中,纪长丰和耿文磊伤势相对较轻,杨磊因吸入较多油污,咽喉受伤,至今还不能顺利说话。12日下午,纪长丰和耿文磊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遇险经历。

  “当天傍晚时,船稍微有些右倾,但幅度并不大,”纪长丰回忆说,“但是当天的海况非常恶劣。在甲板上时常觉得整个海平面都高于甲板,货船深陷浪谷之中。”纪长丰是获救3人中唯一沉船时身处甲板的船员,尽管获救至今已有一天多时间,但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显得心有余悸。

  纪长丰说,到了傍晚,在很短时间内,船体突然右倾幅度加大,船长命令大家穿救生衣,准备弃船。“从下达弃船命令,到船体大幅右倾逐渐倾覆,只有很短的时间,当时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穿救生衣,”他说,“我和一名同事赶紧去放救生筏,筏体已经打开了,但一个大浪过来,我们都被冲到了海里。”纪长丰再也没看到那位同事。

  耿文磊是轮机舱船员。他说:“我们一直在坚持让主机运转,主机也一直很争气,没出问题。但是,后来船体倾斜幅度太大,我们最终被迫停机。”之后,他和几名轮机工作人员一起从机舱奔至船内高处的生活区。在货船倾覆的那一刻,他和同事一起从窗口跳海,随后便在黑夜的茫茫大海中失散。

  海水温度很低,但油污给我们裹上了保暖衣

  据他们回忆,当时出事海域海浪巨大,海水温度很低。经常一个大浪打来,将他们淹没在冰冷的海水里,他们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海面。人体浸泡于冰冷的海水中,会迅速失去热量,这使得落水者通常很难在海水中长时间生存。但是,耿文磊和纪长丰遇到了例外,沉船泄漏的油污救了他们。

  “我们都被货船沉没的漩涡卷了下去,再浮起来时,海面上布满了船舱内泄出的重油油污,”耿文磊回忆道,“我们身上当时都是油污,头发和脸都被厚厚的油污盖住,甚至连睁开眼睛都很困难。” 身上的油污成为3人获救的关键因素。布满全身的油污层,相当于为他们穿上了一层防水衣物,使他们始终没有因失温而丧失知觉。11日发现的一名遇难船员,身上几乎没有任何油污,但即使这样,冰冷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饥渴交加、黑夜中的孤独……都极大地考验着身处绝境的船员。“第二天早上,因为太疲劳,我已经产生幻觉,看到了森林,感觉到家了,”纪长丰回忆,“于是我竟然自己把救生衣解开了,但随后身体下沉时脚没触地,这才猛地醒过来,又穿上了救生衣。”

  看到搜救直升机,知道自己能活了

  就在这时,散落各处的3人分别看到了前来搜救的直升机,这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生意志。“我对着直升机拼命地喊,”耿文磊说,“虽然直升机没发现我,但我知道有人在救我们,这就足够了。”

  终于,11日6时许,纪长丰被救援船只发现,第一个获救。一小时后,耿文磊获救。同日上午约9时,杨磊获救。当晚,3人被日本飞机送至冲绳县的石垣岛接受治疗。

  目前,伤势较轻的耿文磊和纪长丰同住一间病房。问起他们现在最想做什么时,他们几乎同时答道:“最想回家。”他们两人分别出生于1984年和1985年,而杨磊更只有22岁。与他们聊天时,记者时常能够感受到他们历经生死之后,对于家的渴望。

  “昨天跟我老婆打了电话,她一句话都没说,就是一直在哭”,家在盐城的纪长丰说,“现在真是想家,想孩子”。尚未结婚的耿文磊此刻最惦记无锡家里的父母亲人,“昨天晚上到现在,不仅爸妈打电话来,很多亲戚也都打电话过来问我的情况。”两个小伙子虽然还都身有外伤,且还在输液,但都已开始打听何时能够回国。

  “为了回家,我在海水里30多个小时都撑过来了,怎么会坚持不了这几个小时的飞机呢?”当记者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能否乘坐飞机时,纪长丰这样回答。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