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邓小平纪念碑新加坡落成 习近平李光耀为其揭幕

2010年11月15日 10: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14日,新加坡河畔,华灯初上。葱茏的雨树下,新落成的邓小平纪念碑,同落日、波光交相辉映。

  纪念碑上雕刻的邓小平同志,依旧是那坚毅的目光、抿上的嘴唇、和蔼的面庞,还有那件洗得发白的夹克,似在沉思、似要远行。

  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亲切会谈后,一起来到河畔,出席纪念碑揭幕仪式。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新加坡各界人士,静静等待着这一刻。

  新加坡文物局主席许通美是中新建交的亲历者,他深情介绍了纪念碑的由来。他说,我们在为谁修建纪念碑上有严格的标准,一要看他对本民族的贡献,二要看其国际知名度,三要看他与新加坡的渊源。我们之所以通过修建邓小平这座伟人的纪念碑来庆祝新中建交20周年,是因为小平先生既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并广受国际社会尊重,同时也是新中关系的奠基人。

  习近平和李光耀走到纪念碑的两侧,轻轻拉动红色绸布。习近平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纪念碑上,蓄满了敬重、缅怀。

  幕布拉开,掌声顿时响彻河畔。习近平和李光耀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顺着邓小平的目光,望向人群、望向远方……

  远方,是欣欣向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跨过万水千山的更远处,是朝气蓬勃的中国。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新加坡的渊源,中新两国之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习近平和李光耀在会谈中,情不自禁地多次提起“邓小平先生”,共同回溯中新走过的岁月——

  李光耀说,90年前,邓小平先生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时,曾踏上新加坡这块土地,停留了两天,从此与新加坡结下渊源。

  时光荏苒。32年前,邓小平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开始了一段载入史册的访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索着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思索着中国的现代化。1992年在著名的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他进一步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这句话,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向中华大地,拉开了中新合作的帷幕。几十年过去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一大批中新合作项目扎根在大江南北;3万名中国各部门、各地区的干部到新加坡考察学习。

  此刻在新加坡河畔,这条河、这座桥、这里的人们,习近平也倍感亲切。21世纪80和90年代,他曾多次来到新加坡,走进厂房、走进住宅,学习经验、招商引资。习近平说:“新加坡长期以来积极参与、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无数新加坡人,也从中国的蓬勃发展中,看到了机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李秉萱赶到现场,希望看看小平先生,他说:“小平先生所说的‘学习借鉴’,影响了新加坡这块方寸之地的命运。中国广阔的市场,就是新加坡的机遇!”

  几十年来,中新两国互鉴互学、一路同行。“发展才是硬道理!”,纪念碑背面的这句话,如春水破冰,喷薄而出,成为中新相互借鉴、互利合作的思想支撑。相同的肤色、说着同样的语言,无数海外华人喜看中国日新月异,深感自豪。“‘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现在仍然管用,”习近平说。

  “邓小平先生生前多次提出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这种学习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还需要。”习近平对李光耀先生说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迟早会走上‘国强必霸’的路子。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中国讲信修睦的文化传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实践,也不符合邓小平先生关于‘将来我们发展了’也‘永远不称霸’的郑重宣誓和承诺。中国会把和平发展道路、把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把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宣示和承诺一代代传承下去。”

  展望未来,“我们双方要保持中新合作的创新和示范性”,“加强两国区域合作”,“不断提升中新务实合作水平”……习近平和李光耀热切交流。

  建交20年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人们看到,中新友谊、合作的脚步愈发坚实,续写春天故事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