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燕赵晚报:被误读的“瓷器爱国主义”

2010年11月15日 16:3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元人民币天价购得。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120万英镑(约1285万元人民币),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拍到5亿元。英媒称中国人不惜代价的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11月14日《新京报》)

  中国人的出价竟然震惊了英伦,甚至连卖家都颇感受宠若惊。不过,究竟是中国人多花了冤枉钱,还是英国卖家不识货,恐怕还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事实上,既然瓷器本是中国的绝活,这样一件瓷器的价值如何,中国人的确应该更有发言权。可是,将中国富豪海外天价抢购流失文物归之于国人“瓷器爱国主义”,英国媒体恐怕有些自作多情。

  不可否认,作为瓷器之国,国人对于瓷器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对于流失国外的文物,那段屈辱的历史至今也仍然时时触痛着国人的神经。某种程度上,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对于中国人而言的确是无价的。既然如此,5亿元买回无价文物,似乎也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买卖。于是乎,一件中国瓷器竟然以超出卖家预期售价的39倍之多成交,在英国人看来,还真是只能用中国富翁们的“瓷器爱国主义”情怀来解释。

  不过,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瓷器爱国主义”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首先,让流失文物回国,的确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爱国”行动,但是,让文物回国是不是需要一掷千金,显然需要打上个问号。某种程度上,中国人高价竞买流失的中国文物,未尝不是对文物盗贼们的鼓励与纵容,甚至是变相承认了文物流失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爱国主义”,恐怕不应该出手阔绰,而恰恰应该主动抵制流失文物的海外交易。

  即便退一步承认中国富翁的竞拍是出于爱国主义,那么按理来说,流失文物已经落入了中国买家之手,竞拍的中国富翁应该见好即收,然而中国竞拍者对流失文物竞相叫价,“瓷器爱国主义”竟然可以如此不顾成本地内讧,恰恰说明这样的交易其实与爱国无关。

  爱国不必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在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眼中,爱国同样可以多元化,甚至可以具体而微的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人的确不必拒绝“瓷器爱国主义”。但是,中国富豪海外5亿天价抢购流失瓷器,无论是从其具体表现,还是联系当下国内收藏品炒作的热潮来看,其实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投机,扯上爱国,实在是被英国人误读了。(武洁)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