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大教授上书修改拆迁条例满一年 阻力来自地方(2)

2010年11月17日 10: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座谈是法制办副主任亲自主持的,非常正式”

  时隔一年后再谈起这次上书行动,姜明安等几名教授苦笑不已。不过,在当时,事态看起来一度很乐观。

  建议书发出刚一个星期,12月14日,王锡锌就接到了国务院法制办的电话邀请。在这通电话中,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邀请5名教授参加一场在国务院举行的座谈会,研讨“拆迁管理条例”。

  王锡锌称赞,这一邀请“是比较积极的回应”。他曾在之前通过私人渠道了解到,国务院法制办对“拆迁管理条例”“比较重视”。除了陈端洪有事不能出席,其他4人都应邀参加了这场座谈。

  在座谈中,法制办先通报了“拆迁管理条例”修改的工作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随后,到场的学者们对法制办事先拟好的新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

  王锡锌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研讨的气氛非常热烈,非常成功,“对于重大问题进行了非常坦诚的交流和争论”。

  不过,几个月后,沈岿则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记得,“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专家方面在阐述观点”,除去政府部门介绍情况的时间,“双方仅做了简单的交流”。

  无论如何,这一座谈被几名教授和外界解读为政府方面释放的巨大善意。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对条例的修改非常重视,“予以了审慎研究,并将抓紧修改条例”。而学者们向媒体介绍说,他们得到的回复是,正在征求意见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将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仿佛是对这种善意的确认,半个月后,12月29日,5名学者再次受到了人大法工委的邀请,前往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座谈。

  姜明安当时很兴奋:“这是破天荒的事情。”而人大法工委工作人员则表示,这是对5名“上书”教授的官方回应。

  几次座谈之后,2010年3月的“两会”期间,关于拆迁法律法规的修改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专家们对立法时间做出了乐观估计,而政府方面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

  在这些好消息的背后,参加座谈的法学专家们也发现,自己参与讨论的“征求意见稿”,仅仅只对技术细节做了修改,“并未触动顽疾所在”。

  他们还发现,国务院法制办所进行的那场座谈,其实也不是对“教授上书”的回应。根据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召开专家研讨会是国务院法制办修改“拆迁管理条例”的一个工作环节,“早已在安排之中”。

  即便如此,那次座谈会依然让姜明安在一年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念念不忘。“座谈是法制办副主任亲自主持的,非常正式。”姜明安说,“不过,再后来的事情就实在太不正式了。”

  人们不仅不知道立法什么时候完成,也不知道出来的是什么制度

  如今,住在北京西北方的家里,姜明安主要通过报纸和网络,了解一个接一个的拆迁闹剧。他发现,经过一年的等待,一切仍然在原地踏步。

  在“两会”期间的讨论热潮结束之后,原本看起来正在加速进行的“拆迁管理条例”修改进程,好像被人突然踩了“急刹车”。5名上书的教授再也没有接到官方的反馈。到后来,他们只能聚在一起,来“猜测”法律制定、修改的进程。姜明安曾经公开或私下提出过一些意见,而法制办的回答则大同小异:阻力太大、情况复杂。

  困难的原因似乎显而易见。面对记者采访,几名教授都认为,困难主要来自“地方的阻力”。沈岿甚至直言,阻力正是“目前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体制”。“城市化和旧城改造均能对GDP实现便捷的拉动,拆迁中的巨额土地出让金早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沈岿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推进拆迁制度改革会遭遇地方政府的强力掣肘。”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相比于民间的正面反馈,许多地方官员表达了相反的观点。沈岿曾收到一个地方法制办主任的来信,认为新条例偏向个人的利益却“忽视集体的利益”,是“法治的进步,社会的退步”。还有政府官员直言,新条例“在经济上没有可行性”。

  不过,即使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姜明安仍然坚持,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应当“一股脑端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王锡锌也相信,如果把阻力放在阳光下,“公众肯定会和立法部门站在一起”。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公开,完全“关门立法”,人们不仅不知道立法什么时候完成,也不知道最终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很可能立法完成了,大家还是大失所望,”王锡锌说,“这样的心理落差反而更可怕。”

  就在5个教授的观望和等待中,“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好像已经被官方淡忘,曾经释放出的善意似乎也逐渐销声匿迹。姜明安甚至曾忍不住向自己在相关部门工作的学生打探消息。前不久,姜明安所在的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废旧立新学术研讨会”,结果他在现场发现,之前答应自己要出席的政府官员,竟然一个也没来。

  11月13日,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就相关问题组织的研讨会上,王锡锌又一次提起了唐福珍。“今天是她自焚一周年的日子”,他说,一年前的这一天,这名四川农村的妇女面对暴力拆迁选择了自焚表达抗议,时隔一年之后,他仍然记得唐福珍带给自己的震动:“中国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地拆房子、建房子,但现在,却有一名公民点火烧起了自己。我们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了很多。”因为这个生命的逝去,5个教授在“上书”中签下自己的姓名。然而,这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带来推动法律变革的力量。一年之后,“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仍然遥遥无期,而越来越多拆迁引发的悲剧故事,却不断传入5个人的耳朵里。姜明安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二十封信访邮件,它们来自不同地方遭遇暴力拆迁的人们。“我只能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进行行政复议、应该打官司。”姜明安说,“他们觉得我能解决问题,可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今年5月,当“拆迁管理条例”修改停滞的疑惑在公众中愈演愈烈的时候,姜明安曾经信心满满的向媒体表示:“条例的修改绝不会胎死腹中,毕竟它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切身利益。”但现在,他说自己已经“没什么想法了”。

  11月15日,有人请他再估计一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什么时候能完成,他有些尴尬地笑着说:“不知道,我可再也不敢估计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