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威远煤矿29名矿工获救 矿难救援零死亡能否成常态

2010年11月24日 09: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所谓科学的救援方案,就是要探测清楚矿难发生的地貌,调查灾难发生的原因,并且要想办法确定受困人员的位置和生理状况等。如果不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急于救人很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

  ◎在危急情况中,如果有一两个人倒下,其他被困者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感染。因此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矿工培训制度,除了技术上的培训,还要加强对矿工心理的培训。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言,完全可以达到矿区安全生产,中外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差距。中国和外国的差距还是在于我们国家安全工程知识、安全管理的技巧、技能方法上面。

  被困时间长约26小时,2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11月22日,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偏远小镇八田煤矿的救援,可以说“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零死亡奇迹”。

  联系到之前的智利33名矿工被困69天后全部获救,由此牵出一个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从上到下都强调的“以人为本”出发,落实到矿难救援上,就是力争被困矿工“零死亡”或最低程度的死亡能否不再是奇迹,而是成为一种常态?

  实际上,统计数据也能显示这种趋势。从2002年到2009年,中国煤矿遇难人数已经从5000多人下降到2000多人,安全管理与矿难救援机制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矿难中得到实质性地推进。

  从急于救人到科学救援

  救援最重要的是争分夺秒,但抢时间并不是盲目救人,关键要有科学的救援方案

  所有人都明白,救援最重要的是争分夺秒,但抢时间并不是盲目救人,关键要有科学的救援方案。

  “所谓科学的救援方案,就是要探测清楚矿难发生的地貌,调查灾难发生的原因,并且要想办法确定受困人员的位置和生理状况等。”一位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专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如果不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急于救人很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

  在威远的煤矿透水事故中,救援指挥部成员冒着危险深入井下,摸清矿井的情况后,为救援方案确定了基本思路:只有及时地从井下排水,同时进行通风,才能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这是很大的进步。”上述这位专家称,在以往,如今年发生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竟连透水的原因和地下的地质结构都搞不清楚,只称“大自然是无情的”,耽误了救援的宝贵时间。因为不摸清地质结构等因素而急于救人,往往容易产生次生灾害。

  而八田煤矿的救援除了救援方案比较科学外,还启用了先进的救援设备。

  11月21日晚7时许,矿难现场一台小水泵开始排水。随后,两台大功率抽水机从成都调到现场并马上安装,22日1时30分左右,大型抽水机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在第一套方案施行的情况下,救援队伍还尝试第二套救援方案:从渗水的老矿井寻找突破。不过,由于淤泥太深,瓦斯浓度大,第二套救援方案并没有实施。

  水位在不断下降,22日上午9时许,内江市应急队队员再次下井排查和搜救被困矿工。惊喜在一个小时后传来:救援队员与被困人员联系上,被困的29名矿工都还活着!

  消息让救援人员和被困矿工的家属格外振奋,现场救援情绪再次高涨。持续十多分钟的排水以后,救援队伍安全下井救人。

  22日13时19分,29名受困矿工终于成功获救,整个救援过程不到26小时。

  “不排除事故救援有偶然性,但这次救援确实有进步。”专家称,这次威远煤矿事故在科学方案的指导下,救援紧张有序地进行,并快速取得成功,正印证了科学救援的重要性。

  从领导救火到协作应急

  救援现场多达五六千人,救援工作有序开展,主要是现场协调统筹到位

  “如果你注意观察,在以往矿难频发时期,负责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人肯定是最忙碌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直接把以往的矿难救援模式称为“领导救火”。

  “威远矿难也有领导的重要批示,但有一点要看到,多方协作的应急机制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位专家认为,领导的批示表明了事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威远矿难救援组织有力,各方面协调有度是重要原因。

  21日11时40分,“轰隆”一声巨响,威远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随后,各级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科学制定方案,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抢救被困矿工。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