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威远煤矿29名矿工获救 矿难救援零死亡能否成常态(2)

2010年11月24日 09: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1日下午,矿山救援队紧急赶至现场;来自眉山市、内江市等地、参与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抢险的救援队伍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等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这是协作应急机制的效果。”该专家称,救援现场多达五六千人,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主要是现场协调统筹到位,场面才不会混乱。

  参与救援的力量中,有一只队伍也值得关注,“那就是媒体。”威远矿难救援每一步进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后,不仅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支持,而且安抚了大家焦虑的情绪。

  “比如,及时主动公布受困矿工的名字,这就消除了大家的质疑。”该专家认为,像王家岭等以前的很多煤矿事故,救援尤其突出对现场的控制,层层设卡防记者,导致媒体对政府的救援工作充满质疑,最终给救援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烦。

  “面对沉重的过去,我们自然无法满足于今天的一次成功。成功的经验需要珍惜,事故的责任更需要追究。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复制经验。”面对威远矿难救援的“成功”,不少专家、网友、评论员均表示,必须要有更深刻的“忧思”。

  知名媒体评论员罗庆学指出,尽管威远矿难的救援取得成功,但当中仍然存在感性的、不确定的因素,任何环节的失手,都可以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科学的营救程序、健全的救助机构、前瞻性的预案都是急需从这次救援中总结和吸取的,不能心怀侥幸。

  从领导下井到避险洞

  中外的差距还是在我们国家安全工程知识、安全管理技巧、技能方法上面

  同是“零死亡”的奇迹,让人们仿佛在威远矿难救援中看到了“智利矿工救援”的影子。

  智利拥有比较完备的矿业安全法规,规定矿井内必须保证配备基本的安全条件和措施:一是作业区有通往安全地带的逃生通道;二是作业区内有相隔一定距离的井梯,以方便逃离;三是地下式矿井内部配有避险洞,洞内有足够的食物等。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被困矿工在井下的存活时间,而智利的矿难即是一个佐证。”中国矿业联合会的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矿下避难设备和矿下应急食物储存是国内应该吸取和借鉴的。

  这样的经验在此次威远矿难中得到进一步印证,矿井内的斜坡成了被困矿工重要的避难场所。

  同时,威远矿难的成功救援还验证了中国吸取智利、英国、美国等国家解决矿难这一“世界难题”的制度建设。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相关规定,要求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轮流带班下井。但之后频发的煤矿事故表明,这一规定多被“架空”。直到今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最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与原规定不同的是,新规明确了带班的主体是矿领导,即必须是矿领导班子成员。

  新规定还强化了领导责任。对无矿领导带班下井或者相关负责人擅离职守的,监管部门将对失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庆幸的是,这一规定在威远得到了落实。“矿区领导带班下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实时监控井下的动态情况,并在发生矿难时指挥逃生,稳定军心。”中国矿业联合会专业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此次威远矿难中,两名副矿长在第一时间下井救援,无疑给井下被困矿工送上“定心丸”。

  “在技术上,我觉得中国和外国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因为中国煤炭工业近几年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说煤矿生产技术乃至安全技术,中外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差距。”中国北京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副院长傅贵认为,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言,是可以达到矿区安全生产的,“中国和外国的差距还是在我们国家安全工程知识、安全管理的技巧、技能方法上面”。

  从技术培训到心理培训

  培训可以让矿工们掌握相关的专业预防与自救知识,矿工越有心理准备,救援就越有利

  “除了国家严格而缜密的立法,矿井下的避难条件,精良的救援设备,逐渐丰富的救援经验等等,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矿工的心理承受力在逐渐增强。”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有学者指出,威远矿难被困的地下矿工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有经验丰富的老矿工对其他人进行心理辅导,消除绝望情绪,渡过心理难关,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前天,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威远矿难被困矿工在等待救援时,不仅冷静理性,而且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利用身边的工具打出一条逃生通道。

  “虽然外部的救援条件十分重要,但另一方面,被困矿工的心理因素不能忽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医生蒋苏华认为,矿难中的被困者是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是生死未卜的巨大压力。

  蒋苏华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创造更大生还的可能,“被困者不能在事发后就在慌乱中盲目寻求出逃,最关键的还是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之前掌握的逃生知识。”他建议事发后的被困者多想想家人,想自己还没有做完的事,这样可以激发继续活下去的信心。

  对比今年国内外发生的矿难,中国的矿工整体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发生事故后,不可能要求每一个被困人员快速冷静下来。”蒋苏华说,但矿难发生后,一般有同在井下作业的工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成为一个团体,被困者可以团结互助,互相鼓励,这种抱团可以降低他们的心理畏惧与不安。”

  “但在危急情况中,如果有一两个人倒下,其他被困者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感染,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蒋苏华说,因此,国家在面对矿难这一“世界难题”的时候,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矿工培训制度,除了技术上的培训,还要加强对矿工心理的培训。

  “培训可以让矿工们掌握相关的专业预防与自救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蒋苏华说,矿工越有心理准备,救援也就越有利。

  -记者谢苗枫见习记者龙瀚汤凯锋实习生王巧爱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