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职工年终福利现状调查:垄断国企年终奖3万以上(2)

2010年12月06日 13:51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 没有享受过年终奖

  主要行业:私企、餐饮娱乐等服务业

  “我们单位从来就没发过什么年终奖,即使员工的绩效,有时候都难以兑现。”王鑫进入餐饮行业也有10年了,从一名普通的传菜工到今天的国家二级厨师,王鑫只记得自己10年来在不停地应聘、不停地换工作,却没有一家饭店给自己发过年终奖。有时候,一些饭店为了留住员工,还经常采取扣压月底工资的办法,“真叫人寒心。”

  李斌的情况和王鑫相比也好不到哪去,听起来甚至让人有些郁闷。李斌介绍,自己所在的公司主要做保健品销售,员工没有底薪,每月的收入就看自己卖了多少产品。“业绩好的,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而业绩不佳的员工很可能只有几百元。”

  至于年终奖,李斌坦言更是从来没发过,印象中有一年老板大发善心,将库存积压的几百盒保健品发给员工做福利。老板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希望每人有一个好的身体。此话一出,员工中一片哗然。李斌说,公司销售的保健品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群体,主要是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按市场价算下来每人也就300元,但如果按出厂价计算,只有百十元。“最要命的是这批保健品距有效期还有三个月,谁能天天靠吃保健品生活。”李斌越说越气,他表示,现在自己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跳槽到一家制药企业工作。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没有年终奖的单位员工心态都比较平实,对于其他单位成千上万的奖金,他们已不再奢望。“谁让自己没有进入一个好的单位呢。”一位在私企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其实单位在年终福利上不一定花很多钱,哪怕是一句问候,一个卡片,一次例行体检,都会让人觉得很温馨,有意义。”

  6 年终奖理财指南

  金额:1万元以内

  分析:几千元到一万元的年终奖金可能一不小心就花光了,需要精打细算,做到投资、保障、消费三不误。

  规划:年终奖40%的比例投向基金,其中设置每个月400元基金定投,除第一个月投资外,其余直接购买好的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之后每个月按需要投入的金额赎回即可。

  保险是绝不能忽视的投资,首先买重疾险和意外险,一般意外保险100元就可以购买1万元保额,重疾险300元左右购买1万元保额,可以多买几份。

  保险和投资之外的钱就可以用来办年货了。

  金额:2-5万元

  分析:这部分年终奖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用来做理财、子女教育和旅游规划已经足够。

  规划:可以考虑银保理财产品,比如孩子2岁,做一个10年期教育规划,每年投入2万元,连续投5年,到孩子12岁以后就有10万元以上用于教育金储备。

  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拿出1-2万进行基金、股票等高风险投资。

  保险方面用1万元做一个储蓄保险规划,可以用于养老。此外,意外保险和重疾险投入可以在1万元以内年终奖的基础上扩大一倍。

  如果还有剩余,可以用于旅游规划,犒劳一下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

  此外,如果不考虑子女教育金储备的家庭可以用于提前还贷,省下的贷款利息就是自己的收益。

  金额:5-10万元

  分析: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提高风险投资比例。

  规划: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入占2-4万元,保险规划占20%,这部分人群已经具备为自己做一份高额保障计划的能力。

  如果家里有贷款,可以将30%-40%的资金用于提前还贷。

  一般而言,这样收入的人群平时工作忙碌,外出公干、旅游机会比较多,没必要这个时候考虑旅游,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陪家人,还要留够交际应酬的开销。

  金额:10万元以上

  分析:大部分有自己的非主流投资,保持资金流动最重要。

  规划:这部分人投资需求可以更丰富,大部分已经有很好的投向,需要提醒的是,现阶段,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收紧,投机性购房需要谨慎,最好以观望为主。

  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从不同级别的企业员工来看,去年企业一般员工的年终奖平均为4029元,主管为6358元,经理级别平均为9267元,高管平均为20753元。由于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企业的年终奖发放水平都不同程度有所提高,尽管在问及几位企业负责人今年是否有调高年终奖的计划时,对方都表现得很谨慎,但从今年的整体经济情况和市场物价高涨的现实看来,今年的年终奖大餐,足以吊足人们的胃口。不过,由于不同单位、不同级别的员工本来就存在固有的分配差异,今年的年终福利,恐怕又会沿袭往年的惯例了。

  本报记者 王普荣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