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履新:不遗余力为百姓办实事

2010年12月07日 08:47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梁保华与罗志军亲切握手。 本报记者 于先云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2月6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受中央领导委派,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关于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罗志军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学勇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梁保华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王国生不再担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会议由梁保华主持,梁保华、罗志军、李学勇分别讲话。

  沈跃跃说,梁保华同志在江苏工作了38年,担任江苏省省长、省委书记8年时间。这期间,正是江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梁保华同志和大家一道,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真抓实干、锐意创新,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江苏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几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时期之一,江苏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保华同志的全部智慧和大量心血汗水。中央对梁保华同志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沈跃跃说,罗志军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强,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大。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注重谋全局、抓大事,为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认为罗志军同志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是合适的。

  沈跃跃介绍,李学勇同志是河北石家庄人,曾任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司司长,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1997年4月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98年3月后历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2007年4月任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是十七届中央委员。李学勇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较强,熟悉科技管理工作,创新意识强。

  沈跃跃强调,这次江苏省委主要领导的调整变动,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精神,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恪尽职守,团结协作,以实际行动确保省委主要领导的顺利交接和工作的平稳过渡,努力维护全省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梁保华说,我完全拥护中央的决定。我已过了省委书记任职年龄界限,愉快地从省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我参加工作将近43年,大学毕业就来到江苏,在江苏工作38年。这一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2年,是江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能亲身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进程,并为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十分荣幸。长期以来,与大家朝夕相处、携手奋斗,一起经历过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也共同分享了经过艰辛努力取得发展进步的喜悦。

  梁保华说,我永远感谢党的培养和信任。工作中取得的所有成绩,首先归功于党和人民的培养。如果要对自己作一个评价,我自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岗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认认真真做事做人从来没敢懈怠过。把党的宗旨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抓紧每一天,努力做好每件事,全心全力为民,尽职尽责工作,我一直以此自勉、身体力行。我衷心感谢全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全省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情,敢为人先、崇尚实干的精神,对建设美好江苏的殷切期盼,时刻感染着我,不断激励着我,给了我智慧和力量,我对伟大的江苏人民充满敬意。我要向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长期以来,尤其是我主持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工作期间,省级领导班子各位同事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全省各级干部大力支持,紧密配合;老领导老同志热情关心,诚恳帮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荣辱与共,真诚合作;驻苏部队和武警官兵亲如一家,鼎力相助,这一切都令我难以忘怀。我深深感到,班子团结,新老和谐,上下齐心,各方支持,这是干事成事之基,攻坚克难力量所在。

  梁保华表示,虽然现在已经退出省委领导岗位,但会继续关心江苏的发展,全力支持志军、学勇同志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学习到老,奉献到老。我也真诚希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志军、学勇同志的工作。我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以志军同志为班长的省委领导班子,一定能带领全省人民在新的起点上铸造新的辉煌!

  罗志军在讲话中说,我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中央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

  罗志军说,保华同志担任省委书记以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不仅使我省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创造了江苏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而且巩固发展了和谐稳定、政通人和的好局面,进一步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好氛围。江苏科学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近几年来省委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推出的创新举措,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江苏实际,体现民心民意,是完全正确的。江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倾注了保华同志的全部心力,凝结着保华同志与江苏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一定要把保华同志和历届省委领导班子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坚持好、传承好,把江苏的大好形势维护好、发展好,坚定不移地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进。

  罗志军说,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位置重要,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工作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当前,江苏正处于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肩负这样一个历史使命,我深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江苏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为之奋斗,现在历史把“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唯有恪尽职守、奋发进取,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罗志军在讲话中表示,今后要坚持做到这样几条:一是高举旗帜,把握大局。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二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牢记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工作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出发展和惠民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体制创新。坚持求实、务实、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实实在在的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发扬民主,促进团结。忠诚对党、真诚待人,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力支持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增进省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全省干部队伍的团结、干部群众的团结。强化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牢记“两个务必”,发扬革命传统,勤廉上带好头,作风上当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遗余力为老百姓办实事。从严要求自己,从严管理队伍,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李学勇在讲话中说,从今天起,我就是江苏人民的一员。江苏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我由于工作关系,多次到过江苏,深感江苏工作基础实、发展势头好、干群精神面貌好。每次来江苏,都为创新创业的激情所感染,为蓬勃的创造活力所振奋,为巨大的发展变化所鼓舞。我能到这样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上与同志们一起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

  李学勇说,当前江苏的发展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两个率先”进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到江苏工作,我深感责任大、担子重。我将竭尽全力,在以志军同志为班长的省委领导下,秉承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与同志们一道把江苏的工作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政治坚定、把握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江苏的省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从政水平;坚持立党为公、奉献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创新驱动增创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求真务实、勤勉敬业,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尊重规律、尊重创造,发挥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清正廉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出席会议的有,省级领导干部和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有关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主要负责人,部省属高等院校主要负责同志,省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驻苏中央直属单位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顾雷鸣)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